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
因为每件事预期要花的时间太多;
因为每件事的信息量太大;
因为空闲的时间太少;
因为无法在太多的事情中找到最想做的事情;
因为每天似乎很忙碌,但是却不能固定在一个点上;
所有的这些,引起莫名的焦虑。
早起拿出笔记本妄想把乱七八糟地事情写下来,并进行优先级排列,但是真的理不清。
捕捉到这样的情形,一个早晨理不清,不如多花几个早晨来理顺。
成年人的世界并不容易,要认真工作,认真花时间照顾家庭,要养家糊口。
想要提高个人技能,而这些要做的事情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当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系统的学习时,就会出现这种着急但是无能为力的焦虑。
既然不能做太多事,不如把事情减小到最小,完成一项再开始另一项,不要一次开始太多,最后都没有结果。
比如,要读一本书,那么这段时间空闲时间都用来读这本书,其他事情就排在这个之后,直到读完这本书再开始下一件事情。
现在能真正感知到,我们是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你想学什么东西,一搜一大把,很多时候看到这个资料好,就去看看,看了几天又看到其他资料好,然后发现开始了很多个,但是都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也没有花时间去深入理解。
有人说,认识一个东西若花10分努力,真正吸收这个知识需要花10倍的努力。
想想,似乎我从来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吃透一个知识点,这可能就是焦虑的真正原因吧。
那么,不如从现在起,把一个单位(如一周,几天或一个月)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做一件事,读一本书或学习一项技术,不要开始超过两项。直到完成之后再开始另一项。
一项技术的完成的定义包括,初步的认识,深入理解以及深入理解后的总结输出。
学习的过程不能着急,只要看到当天的进步就是好的,开始越慢后面就会越快,这个慢是花时间思考,并去挖相关的更多的知识点。相信并实践这个道理总是没错的。
写东西真是个好习惯,有时候一个不清晰的想法,写着写着似乎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