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想通过各种方法判断一个人的未来可能性。家长和老师想知道孩子有多大潜力。于是,各种对人的测评方式应运而生。1900年比内提出IQ这一概念,用单一测验预测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测试一经问世便大获追捧。更精密的变种是SAT学业评估考试。这些考试选拔出了部分英才。但本书作者加德纳则质疑单一测验是否有利于挖掘人类的多方面才能。有些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但不妨碍他们在艺术、体育领域大放光彩。
传统心理学对“智能”的定义是“解答智力测验考试题目的能力”。本书《多元智能新视野》作者加德纳给出了更复杂的定义:“智能是一种计算能力----即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人类生物的和心理的本能。”区别于动物和计算机的能力,人类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划分了几种智能类型,也指出这些智能不是孤立运作的。这些智能包括: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也被称为科学思维scientific thinking),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尤为突出。加德纳关注三个重要的教育议题: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目标优先、关键概念的多种表达。此书《多元智能新视野》提出个性化教育需要三种角色的人,一是评估专家,负责搜集孩子的信息,准确判断其认知模式;而是学生-课程中间人,负责挑选匹配的课程;三是学校-社区联系人,负责向学生及父母介绍社会所需要的可供选择的行业和职业。作者非常珍视的教育目标是“对于若干重点学科,学生展示自己真正的理解能力”。
虽然做出了类型划分,但加德纳并不认为目前有科学的测量方法,也不认为多元智能具备人种差异。
加德纳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幼儿早期教育,选取23个4岁儿童进行实验。实验方法被称为“多彩光谱”。这些儿童在学习中心充分接触不同材料,从事丰富的探索。实验表明,每个幼儿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的相关性较低,在一个领域的才能对其它领域有利有弊。多彩光谱和家长、教师的判断有相同,也有差异。那些被识别出来的强项能否得到进一步开发,取决于:家庭对于这种能力的价值观,学生因此在同伴中是否获得声望,学生的兴趣和自己的强项之间是否吻合。
受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鼓舞,有几位教师自发成立了“多元智能小学”。每个学生除了参加常规的读写课程,还要计算机、音乐、体育等活动。每个学生要参加一个跨年级课外学习小组,按师徒制方式学习一门学科或工艺。同时,他们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例如环保、气象预测、动画片制作、参观博物馆等等。更有特色的是项目制教学,学生在每个学年要参与三个研究型课题并进行答辩。
加德纳认为,真正的学科理解是“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知识),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是许多知名教育家如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等的共同观点。这要求教师要能注意学年前后的知识衔接,也要注意不同学科的有机联系。
儿童的发展在10岁左右会有一个分水岭,俗称“三年级现象”。本书《多元智能新视野》作者加德纳指出,在6、7岁之前,儿童需要通过比喻、联想等认识世界,而到了8-14岁,他们需要掌握所处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数字、音乐、舞蹈、地图等等),学会观察世界。符号系统的学习需要以学龄前的常识积累为基础,造成此阶段的孩子同时面对两个知识体系。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两个知识体系的关联。对此,加德纳建议对8-14岁儿童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化训练,帮他们在某个领域掌握至少一般程度的技能,例如艺术、运动或某个学科。这个思路是帮儿童在童年早期充分接触多个领域,在童年中期缩小注意范围,为职业发展做准备。这个具体领域的选择,有赖于儿童和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证据和建议。加德纳认为,14-20岁青少年应该重视文理综合教育。
为了实现学科理解,加德纳认为有两个有效途径,一是师徒制教育作坊,二是现代化的儿童博物馆。学校通常是大班制教学,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因材施教?加德纳认为,每个丰富的、有益的主题,教师可以对应多元智能,至少从7个切入点或方式来介绍主题。这些切入点或方式分别是:第一,叙述切入点(Narrationsl entry point),先介绍相关故事;第二,逻辑切入点(Logical entry point);第三,量化切入点(Quantitative entry point);第四,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Foundational or existential entry point),适合提出最基本问题的人例如儿童和哲学家,不适合务实的中年人; 第五,审美途径(Aesthetic approach),激发学生的审美联想;第六,经验途径(experiential approach),让学生采用动手的方式学习;第七,学生之间的协作途径(collaborative approach)。
在考试主导的学校里,艺术课常处于边缘地位。但缺乏艺术的教育体系显然又是不完整的。加德纳介绍了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及评估方法即“艺术推进”。研究发现艺术能力在童年中期会出现倒退;在某些领域,儿童的艺术理解能力落后于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幼儿期之后,神经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已经不再可变。加德纳更希望学生精通一个艺术领域,例如音乐、舞蹈、喜剧,今后举一反三,而非了解多个艺术领域的皮毛。在评估环节,加德纳关注音乐、视觉艺术、写作这三种艺术形式,评估创作、感知、思考能力。
对个人能力的评估有两种代表性方式:客观的标准化考试和主观的师徒制(加德纳成称为“情境化评估”)。标准化考试公正公平,但往往检测不出人的创造力,也无法预测未来成就。如今的研究人员也把重点从“开发创造力测试”转移到“当一个人发现或解决问题时,发生了什么”。有些能力,例如领导力,需要在一定环境下才能培养和体现出来,这需要更多的评估而非考试。
多元智能理论超越了对个体评估和教育的范畴。加德纳把这个理论上升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畴。他认为,智能是两个因素的产物,一是能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运用自己能力的人,二是通过本身所提供的机会、所支持的教育机构以及所倡导的价值观,来培育人类个体的社会。这样的提法强调了人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只有在真正社会认可价值的领域的活动,才有利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而要获得进步,必须有相应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给予反馈。
多元智能理论也可以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一个职位往往需要应聘者有不同智能,同时对不同智能的水平又会有不同要求。这决定了大型项目需要许多人进行团队合作,每个人各具优势智能。加德纳辨认出两种智能结构,“激光式”的人拥有一两项智能强项,通常是艺术家或科学家;“探照灯式”的人有多个均衡智能,通常是销售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智能之间也会相互影响,造成“瓶颈效应”“补偿效应”“催化效应”等。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在个人职业规划、职责/职位的管理、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等企业管理领域。
这本《多元智能新视野》从梳理理论发展入手,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企业管理的运用及成果,上升到社会进步的广泛层面,充分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此书对家长、教育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士均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