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因管得松而荒废了,有的孩子因严管而抑郁了。管孩子到底是该严点还是松点?
听上去蛮对的“自然教育”
道法自然,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于是乎,就有了教育理念中的“自然”教育。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核心就是让人“归于自然”(Back To Nature)。这个自然,就是说要顺着人性中原始的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其实他所指的教育目标,并不是个人意义上的成长成才,而社会层面人的共同价值意识,比如诚信、友善。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自然状态的满足,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就像“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一样,似乎是中西方相通的。司马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人才能表现出精神层面的礼节和荣辱。反之,穷山恶水出刁民,吃不饱就容易礼崩乐坏。可见,自然教育的目的,原本是进行民众教化,建立良好社会风尚的?!白匀唤逃碧先ヂ缘摹?/p>
而有人将卢梭的“自然教育”,用在了培养孩子的实践上,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肯吃苦的,这就是孩子的自然天性?!昂⒆泳陀Ω米蛔?、孩子就应该多玩、孩子就应该多歇歇……”这种声音,在隔代教育的家庭,在教育理念分歧的家庭,非常常见。
一切顺着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庭,他们“自然教育”的结果,和那些时刻关注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庭,他们“逆自然教育”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差距呢?在同一个家庭里,这样的试验显然没法做。然而,千百年来无数血淋淋的教训,留给我们的忠告是“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
看来在教育孩子方面,“自然教育”法,不靠谱,家里有矿恐怕也不行。
“减负”的背后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能,要是可以堂而皇之的可以早放学、可以不用写作业、可以多休息、可以多娱乐,甚至上课的时候也不要那么死板,要有趣味、乐趣,要像做游戏一样,……?还真有,那就是信奉“自然教育”者迎来的“减负”“春天”。
减负政策出台后,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这下可好了,可以名正言顺不那么“拼”、那么“卷”了。遇上“多管闲事”、“课后总安排作业”、“偷偷给学生补课”的老师,他们都会义正言辞地奋起抵抗。
减负的目的是减轻作业负担,是为了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多一些休息锻炼的时间。然而简单粗暴地缩短校内学习时间后,高考的择优录取方式并没有改变,原本的课业目标并没有改变,孩子的学习效率没有多大进展,家长的焦虑情绪没有得到缓解。所以,大量仍然希望在教育上不掉队的家庭,在孩子被迫提前放学后,校内减的负,只能校外补回来。
如果说,那些让孩子放学后转向各种教育补充机构的“勤快”家长,挤压了没有把孩子送去补课的“懒”家长的幸福感,那么另外一个减负政策无疑又给“懒”家长们带来了“希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如果全社会面课外辅导班都不让办了,那些“勤快”家长就拉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水平,大家都不用课外补习了,心理就能平衡了。你们没办法勤快了,也就显不出我懒了。
关于减负政策,有一个关键词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告诉那些“懒”家长们,这样的政策只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暂时帮你“拖”住那些“勤快”家长们,给他们“制造”点困难,过了初中我就无能为力了。说再简单点,就是按我的做,只保你初中毕业!
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受教育程度只到初中就行,那就给家长和孩子都“减负”吧!
“减负”与“素质教育”
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确实综合素质往往比分数更重要。把低效的学业负担减下来,把省下来到时间用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上,这才是减负与素质教育的高度统一。所以,一部分更有智慧的“勤快”家长,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策略性减负。
他们将孩子的学龄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不同的侧重方向进行培养。例如在学前阶段,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近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体验,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去激发他们的潜力。在小学期间,带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在中学阶段,带领孩子们一起坚持做一些社会实践等有意义的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锤炼意志品格。
减负如果不能被好好利用,甚至比不减还要糟糕。人的时间总是一定的,如果减下来的时间没有好好利用,放任孩子在早早放学后到社会上游荡,沾染上不良习气,还不如留在学校里多看看书。
教育要遵从天性吗?不敢说,但一定得遵从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