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的文章,很多人回复我,说也有一样的心情,觉得现在生活都没有什么忧虑,不想因为他人的想法就去讲究,享受单身挺好的??吹胶芏嗳四芎臀乙谎?,可以清醒、独立地看自己、看世界,我很高兴,也希望和很多一样想法、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多交流。习惯性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很多小伙伴点赞,但是,我妈那边却炸了……
昨天给她打电话,一如既往地劝我别那么拼,赶紧找人嫁了。我笑呵呵地回绝了她所有的假设,却又陷入了一小点沉思。
因为,临到最后,我妈说,你想一个人孤独终老???
我惯性地怼回去:我是不想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
说完以后,我自己也一惊,沉默了一下,跟妈妈推说要吃饭了,就撂了电话。
“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多么冰冷的字眼。是啊,我那么努力的工作,除了想变好以外,其实还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没得选择,只能找一个无法真心的人过活,最后,即使再努力也无法爱上对方,然后就那样将就着,平平淡淡,因为无法爱上,所以没有激情;因为要承担在一起的责任,所以又无法分开、无法背叛,就那样,像两个孤岛,各自孤独终老。
上一辈,好多人都是好像都是那样过来的,没谈过那么多爱情,却也很温馨。叔叔和婶婶结婚时只见过三面,介绍一面,父母见面一面,结婚是第三面,现在有了一个上初中的儿子,好像过得也很不错;朋友的爸爸是军人,和他妈妈结婚后就因为军队任务每年只能见几面,真的像是各过各的,现在转业了,两人倒也生活得自由洒脱,总是一起出去旅游;爸妈也说,他们结婚前,也没有谈了很久恋爱,就是介绍人给介绍,家里都同意了,就结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再吵架、生气,妈妈也会给爸爸切好水果,爸爸也会在外面应酬的时候打电话给妈妈,只为问问她干嘛呢……
所以,其实我不敢否定那样的选择不对,也不敢过多评价上一辈的生活??赡?,感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吧,可能,两个人在一起的所谓“爱情”,也不过是荷尔蒙分泌的产物,不会长久,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执着吧。
只是,我始终不甘心,也始终很犹豫。万一,两个人,爱不上,怎么办?
现在的关系里,两个人势均力敌,都有一定物质基础、都有各自的独立思维,没有爱,有什么理由能够让两个人面对“柴米油盐”的争吵、“鸡毛蒜皮”的琐碎时,能再坚持一下?没有爱,有什么理由能让两个人在各自价值观打架的时候选择各退一步,各自妥协?没有爱,有什么理由能让两个人在在变化多端的世界里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一直依偎在一起?
想想那些常见的家庭情境:两个人,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晚上回家,男人累了,躺在床上看电视,女人屋里屋外地做饭、擦地、洗洗涮涮??赡芤惶斓慕崾?,两个人说几句话,今天就过去了,第二天开始,吃了早饭 ,各自上班,又在过自己的生活。
长辈说,两个人在一起,其实就是搭伴过日子。真的是这样吗?
世事苍茫,在我这个外人看,一个家里的两个人幸不幸福,仅看情境其实看不出来,毕竟情境本身足够冰冷,有温度的是人。如果,洗洗涮涮的时候,男人递过来一块切好的苹果,“埋怨”着她别总忙里忙外的,赶紧过来陪他看电视,是不是会好些?如果,睡觉前,女人看着男人疲惫的脸,问:脸上怎么写着不开心呀,是不是最近工作太累了?会不会好些?如果,闭眼的时候,两个人是拥抱、是依偎,会不会好些?如果,上班前,还有一个吻,会不会好些?
还记得大学室友跟我们说她爸妈的时候,总是带着羡慕嫉妒恨,说他们在家吃饭的时候,都是爸爸做法,饭后都会有水果,她爸爸总是把所有水果都切好,就连葡萄都扒好皮喂她妈妈,晚上看电视以后,还要把她妈妈抱回到屋里。她成天在家被花式虐狗,都疯掉了。
其实,陪伴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陪伴、怎么陪伴。我们慢慢的在爬马斯洛的需求塔,度过了对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追逐后,情感需求变得尤为重要。谁也不想让自己的日子变成了模式化的样子,那一个个温情的小瞬间,能量不大,但是足够把内心一次次填满,先有爱情,然后再有不断的温情,谁说,爱不能够永远?
记得去上海的阿姨家做客的时候,看着姨夫和哥哥两个人为各自的老婆吵嘴的时候,看着阿姨和嫂子各自琢磨着怎么做好吃的给这两个老小孩吃的时候,突然感觉那才应该是家的样子,才应该是互相被疼爱的样子。
我赞美相敬如宾,也喜欢致橡树似的各自尊重、各自成长,但那是建立在两个人相爱的基础上的。否则,也不过就是两个陌生人,众筹过个日子而已,如果时髦点的话,这叫什么?共享生活?
艾米丽 狄金森说:“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们见过爱情,自然就不愿意将就。
武志红说,生命里遇见谁,容易认为是外在力量决定的,但其实这一切常常是我们内心映射的结果。我,没那么挑剔,也没那么坚强;我,独自成长,不甘平凡;我,满心执念,满目希望;我,不想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我,想要两个人各自独立,然后因为爱情,努力走到一起。
就这样,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