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回复说:“假如按将军您的计划,羌虏应当在何时伏诛呢?军事行动何时结束呢?请仔细计议,答复我!”
赵充国答复说:“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p>
华杉注:
赵充国此处引用孙子兵法,解释一下:
以全取胜,既要取得胜利,又要保全自己,不受损失,甚至保全敌人的士兵、百姓和城池、财物,因为那是战利品。所以贵谋而贱战,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要靠谋略,不战而胜,如果浴血奋战打下来,那是下策,因为浴血奋战要浴血。
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每战必有死伤损失不说,胜了一百仗还在战,证明胜利的质量很低,战斗的目的不是取胜,而是平定,要一战而定,不要百战百胜。
军事行动的要诀,就是等待那可以一战而定的决战时机,要等待决战,就要先为不可胜,先自我完坚,让敌人不能战胜我,然后等待敌人出问题,等待敌人最脆弱的时候,可以一战而定的时机,这就是“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胜中求战”?;噬弦笳猿涔罢街星笫ぁ?,赵充国坚持要“胜中求战”。
孙子兵法还说:“不可胜在己”,自己完坚,不可战胜,功夫全在自己;“可胜在敌”,能不能取得胜利要看敌人情况。所以,“胜可知而不可为”,能不能取胜,可以预判,但是判断下来没有把握的话,是不能强求的。
所以,我们喜欢喊口号说必胜,但军事没有必胜之道,只有不败之道。赵充国要确保的是不败,至于什么时候取胜,看敌人情况。皇上希望马上就胜,赵充国说不行!皇上就追问他什么时候能胜,皇上问这个问题,就是还没理解他的思想,但是皇上问了,他也得回答。
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这是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军事行动,任何时候首先考虑的都不是取胜,而是避免兵败。确保不败,自然有胜的结果;一心想胜,最后可能一败涂地。我们接下来看看赵充国怎么陈述他的不战之法,不败之法。
“蛮夷的习俗,虽然和我们礼仪之邦不同,但是,趋利避害,爱亲戚,畏死亡,这人性是一样的。如今羌虏失去了他们肥沃的土地和丰美的水草,不知何处寄托其身,远遁荒山野岭,骨肉离心,人人都有背叛的愿望。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驻屯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然叛军没有马上伏诛,战事估计也能在一年内结束。(他们日子难过,我们攻打,事态紧急,他们就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我们不管他们,他们松懈,就内部自动瓦解。)羌虏的瓦解,前后投降者已经七百余人,其中我们晓以大义之后又放回去的有七十人,这都是促使他们瓦解的工具。臣谨条陈不出兵而留驻屯田的好处十二条:
“步兵九部,官兵一万人留屯,耕田产谷,威德并行,这是其一。我们留在这里,排挤羌虏,他们无法回到自己的土地,让他们贫困破产,相互生怨恨,这是其二。当地居民也能耕种,不荒废了农业生产,这是其三。骑兵人马一个月的粮秣,就够步兵用一年,撤去骑兵而节省军费,这是其四。到了春天,集结士卒,顺着黄河、湟水将谷物运输到临羌,耀武扬威,作为镇压和谈判的资本,这是其五。利用农闲时间,将之前砍伐的木材,顺流而下,修缮邮亭,物资可以输入金城,这是其六。如果出兵,则自投危险之境,以图侥幸之胜;不出,则是令反叛之虏流窜于风寒之地,陷入霜露、疾疫、冻疮之害,坐得必胜之道,这是其七。我军可以免除攻营坡寨,深入追击,死伤相继之害,这是其八。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羌虏得到可乘之机,这是其九。又不会惊动黄河以南的大幵部落,再生出其他变乱,这是其十。修治隍陿中道路桥梁,打通道路到鲜水以制西域,伸威千里,以后行军就像在枕席上过一样方便,这是其十一。军费既然节省,也就不需要内地百姓徭役,以防备国内事变,这是其十二。留驻屯田,就有以上十二条好处,出兵,则失去这十二项利益,请皇上明诏采择!”
皇上回复说:“你说战争可以在一年内结束,是指今年冬天吗?还是什么时候?将军你有没有考虑,羌虏如果听说我们大军已撤,就集结精锐,攻击我们屯田和道路上的守军,又杀略人民,这如何制止?将军再深入考虑,回复!”
赵充国回复说:“臣听说,用兵以计算敌我双方实力形势对比为本,胜算大的,战胜胜算小的。算一下先零的精兵,如今剩下的不过七八千人,丧失了土地,远在三林,四分五散,挨冻受饿,反叛来归的络绎不绝。臣愚以为羌虏的破灭可以以日月而计,最久也拖不过明年春天,所以说可以在一年内解决。我私下观察,北边从敦煌到辽东,一万一千五百余里,我们在要塞及亭障驻守的士兵不过数千人,敌人数次大军来攻,也占不到我们的便宜。如今我们的骑兵虽然撤回了,羌虏也知道,咱们屯田的步兵还有一万人。而且三个月内,羌虏的战马正在枯瘦期,一定不敢把他们的妻子儿女留在其他种族的包围之中,自己远涉河山来攻打我们;更不敢带着他们的辎重,还归故地。这就是为什么我断定羌虏一定会在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瓦解,可以不战而破。至于羌虏有小寇小盗,杀伤人民,这是本来就没法禁绝的事。臣听说,作战如果没有必胜把握,就不要短兵相接;进攻如果没有拿下的把握,就不要劳师动众。如果说我们现在出兵,虽然不能灭了先零,也能制止他们的小寇小盗,那也行!但实际上做不到,出兵不出兵,结果都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坐胜之道,而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呢?深入险境,又得不到利益,白白让自己疲惫损失,贬低自己的身价,这不是我们向蛮夷展示威重的方法。况且大兵一出,战胜也好,战败也好,一旦班师,士兵们的心理变化了,觉得打完仗了,都想回家了,没法让他们安安心心屯田防备羌人,而湟中地区咱们也不能让它真空,那么要换防,要运粮,徭役又起了。臣愚以为这十分不便!臣私底下想: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然没有尺寸之功,但是也可以避嫌,摆脱苟且偷安的指控,后面有什么罪责也可以免责。但是,这是人臣不忠之私利,不是社稷之福!”
华杉注:
赵充国一番心迹,还是孙子兵法的将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真纯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