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自控力》是一本讲自我管理的书,通过讲述实验、研究、实例,说明自控力、自我管理的神经学本质,完全没有灌鸡汤。书读了60%,还没有读完。前半段中有两个观点让我特别感兴趣,一个是欲望与快感的联系远没有那么紧密,一个是自我批评与自我原谅对于行为的作用与我想象的巨大差异。
奥尔兹与米尔纳给小白鼠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区域通电,甚至可以让小白鼠宁愿放弃食物甚至烧焦爪子也要再接受一次点击。对“奖励系统”的刺激并没有引起快感,而是给大脑一个快感的“方向”——这么做你会感到快乐的??杀氖牵庋姆较蛲ǔS胧导时车蓝?。人类的大脑非常先进,但却并不完美。记得在《自私的基因》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基因决定了本能,意识决定了行为,意识终将是要与基因对抗的(记得不一定对)。大脑的本能告诉我们,甜食、游戏、购物会让我们感到放松,尤其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宗教祈祷、运动健身、瑜伽、冥想。这就是意识与基因的一种对抗方式,基因可能需要很久的变异与选择,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但是意识通过学习,能让人类更快地适应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人最难的不是知人,而是自知,《自控力》这本书打开了观察自己行为的另一扇大门——“听从本心,也许不是最优选择”。最后引用书中最感同身受的一段话:
现代科技‘及时行乐’的特点,记上原始的激励系统,就让我们成了多巴胺的努力,从此欲罢不能。我们中的一些人应该还记得那种狂按电话大陆及按钮、查收新消息的刺激感。后来我们又通过调制解调器连上了美国在线,希望电脑会告诉我们:”你收到了新的邮件”好吧,我们现在有了Facebook、Twitter、电子邮件和短信息(还有微信)——这就是精神病专家罗伯特·希斯设计的自我刺激设备的现代版。(自我刺激设备,就是前文的小白鼠的实验装置用在了人的身上,但是电击的开关由自己来控制,但是平均一分钟的电击次数达到了40次。拒绝了食物、休息,虽然已经非常饿。断电之后仍然不断的按电钮,直到工作人员出来阻止。)
曾在一个群里,有人问,如何修心?我答:“每日三省吾身”。我觉得,自省与自我批评,始终都是进步与改变的基础。但是在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自我批评是“自暴自弃”“那又怎样”的诱因,自我原谅更加有利于去弥补错误。负罪感对于意志力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自我批评与负罪感的关系或许没那么密切,自我原谅与自我放纵的区别也没那么明显。书中的一个栗子,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的打破“那又如何”循环的实验,简单的言语暗示对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却远没有到能够改变一个人思考模式的程度?;蛘咚担娑源煺?,面对失控,我们需要的不是在自我批评与自我谅解中间做选择,而是思考下一次我该如何做,如何才能做。需要拒绝的是“那又怎么”的可怕循环,而不是自我批评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