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历史由来
来源:大美五台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是一座文化相当稠厚的名山。在近两千年的岁月流程中,它吸纳了印度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本土地域文化和民间宗教文化又一次次的涂抹,使它涵容了博大浑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处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可说一开始就附丽着文殊信仰的优势条件。这种优势条件首先就表现在佛教经典之中?!洞蠓焦惴鸹暇分兴担骸岸狈接写γ辶股剑游粢岳?,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发?!?br>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叶说:“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闭饷匆焕矗湾饶材嵩诙嗖糠鸬渲芯藿鲇械慕鹂谛?,就把文殊道场权威地确认下来,它不容置疑地得到了中外佛教信徒的认可,使五台山理所当然地成了文殊信仰中心。
关于文殊菩萨,佛教中说他是般若化身,故他是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佛教中说,般若生诸佛,故他是“三世诸佛之母”、“七佛之师”。佛教中说:文殊是为“拥护”释迦牟尼出世,主动入世化生人间,协助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他是世尊的上首大菩萨,大乘空宗的奠基人,又是密教的祖师之一。
因此缘由,唐朝的代宗皇帝将他钦定为首席菩萨。于是,文殊菩萨就名正言顺地居于众菩萨之首了,自然也就奠定了文殊道场在四大名山中的首席地位。关于文殊的般若智慧体现在他有关“空”、“不二法门”等一系列丰富深刻精粹的思想理论之中,既博大而又深细,在全部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为佛教徒所尊崇实践,而且成为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矿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五台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也为文殊道场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处地方地处太行山系北端,环基250公里,中有五座山峰耸峙环立,顶上平广,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这座平顶高峰,在北魏正光元年叫五峰山,是由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形成,据说可追朔到26亿年前。大约在70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广阔的剥蚀平原,后由于地壳的升降,冰川的进退移挪,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今天五台隆起的形状。
五台山的山体浑源高大,五个台顶岿巍敦厚,气势磅礴壮观,故谓之有“大人状”。其东台之峻,南台之秀,西台之险,北台之高,中台之阔,形式各不相同。台顶之上,景色奇特瑰丽,各有千秋。故康熙皇帝说:“东有离岳火珠,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北有玉涧琼枝,中峰则有自明之金”,形象地概括了五个台顶的特色。这五顶之外称台外,五顶之内称台内,山峦绵延盘亘,沟壑纵横深秀。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山日记》中说:“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之诸台环列之概也?!闭饩褪撬档奈甯鎏ǘセ妨邪У奶ɑ?。发源于中、北两台的两条溪流,自菩萨顶山脚交汇,长流而下100余公里。台怀左襟右带,周围青山为屏,形成了山环水绕的秀美画卷。大自然把这么好的山水一齐安排在这里,且安排得又是如此妥帖,难怪倾倒了东汉时的摩腾、竺法兰,北魏时的孝文帝。
他们来到这里后,确认此处就是天造地设的文殊灵宅,故环绕灵鹫峰建了十二院。由此在以后,又围绕这一处地方,代累朝积地兴建了鳞次栉比,藏幽出秀的庞大寺庙群落,直扩展到环基250公里的沟谷山巅山洼,成为人们仰慕且人见人爱的一处佛国世界。
关于清凉山的称谓,则是在唐朝的龙朔二年(662),由武则天确定下来的,她是根据《华严经》中文殊在“清凉山”讲经的说法,同时把五台山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这一处清凉山,五个台顶海拔在3000米左右,塑有“华北屋脊”之称。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1米,称谓华北第一高峰。其余四台依次高度为中台、东台、西台,南台最低,海拔2485米。台顶高入云霄,气候寒冷,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冬冰夏凉。
五台山古时也叫紫府山,原为道家神仙方士所居。佛教走进五台山,相传是在东汉永平年间。较为明晰的历史是在魏晋时期。当时我国的佛学巨子道安,辗转至太行恒山(河北阜平北)建寺弘法,使佛教渗透到五台山。
道安的弟子慧远(佛教净土宗初祖,庐山僧团领袖),又在原平茹岳建寺,使五台山的佛教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由道安、慧远传入五台山的佛教,从洛阳方向而来,称为南传佛教。此后北魏太延五年,由敦煌传入大同,再由白足僧人惠实传入五台山的佛教,称为西传佛教。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佛学大师慧远,就是五台山地区的一位僧人。
佛教的传播和流布,除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安灰拦鳎ㄊ履蚜ⅰ?,“人王即为法王”。因此,五台山佛教的发展也不例外,他的兴衰荣辱,常常跳动着皇权的脉搏。五台山佛教之所以出现一浪一浪的繁荣,其前提首先因为它是一处灵山圣地,因而得到了历代帝王的青睐。于是在五台山,皇家和佛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五台山首开大建寺宇之先河的,我雄才大略的魏孝文帝。这位历史上的改革皇帝,在完成大同“昙曜五窟”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五台山,他走上西台、北台等处巡视,在这块“属地”上兴建了佛光寺、清凉寺、大孚灵鹫寺并菩萨顶十二院等第一批有影响的寺庙,把五台山的佛教推向了兴盛。接下来的北齐帝王高洋,相传为他的儿子在此兴建了寿宁寺,北齐王朝还割八州之税,供五台山200座寺庙的香火,使五台山佛教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隋唐之际,是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从小在尼姑院养大的隋文帝,对佛教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即位后就下令在五顶建寺,并令忻州刺史设斋立碑,为皇后、皇子祈福消灾。唐朝的帝王们多数尊崇佛教,太宗因五台圣宅境系太原,在贞观九年于五台山建寺10所,度僧百数。
武则天的政权得益于佛教,龙朔三年,命人在五顶各置铁塔三座。长安二年,又敕并州刺史重建清凉寺,派德感法师住持并主管全国僧尼,使清凉寺成为唐朝的镇国道场,全国佛教的首府。紧接着,虔诚奉佛的代宗令不空三藏在五台山兴建了“铜铸为瓦”的金阁寺,使之成为李豫王朝的镇国道场。由于唐朝九帝的扶植,五台山佛教达到了空前兴盛,各宗各派竞相发展,寺院达到360余座,形成了世界驰名的佛教圣地,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太宗赵炅,是北宋初年到过五台山的一位皇帝。他在攻晋阳伐北汉时,兵到五台山插箭岭(传说领上显现八臂文殊像,遂插箭而回),因有感于是文殊灵境,便下令护持佛地,为五台山造金铜文殊万尊,诏修了真容、华严、寿宁、太平兴国寺、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10寺。在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帝王的扶持下,五台山的佛教平稳发展,全山有寺72座。金朝诸帝把五台山看做神灵所居,五台山十二佛刹皆为葺新。金太宗为收买人心,还在天岩村建了岩山寺,金世宗于大定三年敕建了万岁寺。
这一时期,五台山还兴建了佛光寺中有名的文殊殿和延庆寺的大雄宝殿。元朝诸帝在五台山大兴建寺之风,赐田布施,祈福延祚。成宗为皇太后在南山寺兴建了万圣佑国寺,武宗为昭献元圣皇太后兴建了普宁寺(圆照寺),泰定帝重新敕建了殊像寺。成宗、英宗、昭献元圣皇太后、世祖驸马、武宗太子、仁宗皇妹大长公主等,都曾到五台山瞻礼并大作佛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元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遂成了汉地唯一的汉藏佛教圣地。
当过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佛教辅助王道安定社会的作用十分重视。成祖继承太祖之道,尤尊喇嘛,招徕番僧朝山弘法,为哈立麻“大宝法王”重修了显通寺和大白塔。武宗又兴建了以铜瓦殿驰名的广宗寺。
万历王朝可说是世宗排佛之后,对五台山佛教扶植有功的一个皇朝,不仅修复了五个台顶,兴建了狮子窝万寿藏经阁、龙泉寺万圣阁,还大修了显通寺、塔院寺和大白塔,将塔院寺建成一处护国佑民道场,从而将五台山的佛教再一次推向兴盛。期间,由智光、镇澄等僧人在狮子窝创立了十方净土禅院,使五台山又形成了十方庙和子孙庙并存的格局。
时间到了清朝,诸帝以怀柔蒙藏,稳定江山为国策,在五台山大兴黄教,对五台山寺庙进行大格局调整,菩萨顶古刹以皇家建筑同等规格进行重葺,大殿全部用黄瓦盖顶,并设大喇嘛,让五台山名僧统理全国番汉事务。并将罗睺寺、寿宁寺、善财洞、七佛寺、涌泉寺、普庵寺等10座青庙改为黄庙,进行重葺?;怪匦蘖颂ǘノ逅虏⑾酝ā⑹庀?、广宗、碧山、镇海等一批寺庙,兴建了台麓寺、白云寺、台怀“三大行宫”。期间,诸帝频频朝台12此,举办法会,赏赐钱物,题匾作诗,将藏传佛教推向了高峰,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又一次繁荣。
五台山佛教之所以生生不息,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历代僧人艰辛的努力。千余年中,涌现出一大批硕德高僧。北魏时就有佛光寺的净土宗祖师昙鸾,碧山寺的五台山律宗初祖法聪,清凉寺的华严高僧灵辩。隋朝有佛光寺的解脱禅师,唐朝有金阁寺的密教二祖不空三藏,竹林寺的净土四祖法照,大华严寺的华严四祖澄观。五代有菩萨顶的后汉宰相继颙。
宋朝有太平兴国寺的睿谏。金代有万岁寺的法冲。元朝有寿宁寺的胆巴国师,佑国寺的真觉和弘教。明朝有妙德庵的憨山,显通寺被皇帝封为真正佛子的妙峰,狮子窝有撰写《清凉山志》的镇澄,灵鹫庵创作佛乐四十二奏的金碧峰,圆照寺尼泊尔高僧室利沙。清朝有菩萨顶的大喇嘛阿王老藏和老藏丹巴,镇海寺的三世章嘉。近代有住锡吉祥寺的能海,在广宗寺下院普化寺出家的法尊等等。这些僧人佛学建树颇多,法业累累,在五台山佛教文化中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五台山早在唐代,就有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僧人慕名瞻礼。中国僧人遍布在这里的足迹更是难以计数。其轶事奇闻可说是“五步一趣典,十步一传说”。五台山空气鲜洁,清凉宜人,具有多样气象,且有罕见的高山草甸,还是远古冰缘地貌的自然博物馆。因此说,五台山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宗教的内容,是一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汇,“天人合一”的净土般的境界。是具有独特价值色彩的,人类罕见、不可再造和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