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手记 12月10日
听重庆的朋友说,北京90%的成都小吃是开州人做的。我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直到拍摄《红包里的中国》,在付大姐那里得到证实,才相信真是如此。
付大姐是地道的重庆开州人,也在北京做成都小吃店。正式拍摄前,我们有过几次简短的交流,虽然她的文化程度不高,说起话却常使我鼻子一酸。
她说,幸福就是不用背井离乡讨生活。
她的故乡重庆开州,原来叫开县,2006年三峡大坝蓄水,老城被淹没,所有居民迁入了新城。但这不是付大姐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早在15岁那年,她就开始外出务工了。
如今,她已是35岁的年龄,有了自己的小店,也成了两个男孩的妈妈,真正回老家的日子却屈指可数。
拍摄的当天,我开车来到付大姐的店,店面在北京东直门北小街上,门头不太显眼。店里的生意不算冷清,但也不能算红火。
付大姐和她的丈夫罗先生,以及他们的大儿子,就在这里不紧不慢地在生活着。
和我聊天的时候,付大姐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张罗店员准备食材,喊大儿子下楼吃饭,安排老公检修暖气,给送货的供应商结账,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丈夫踏实能干,暖气设备很快就修好了。12岁的大儿子聪明懂事,自己盛饭菜在角落里吃完了。厨房开始煎炒烹炸,客人们陆陆续续的上来了。付大姐对这一切都很知足。
她应该知足的,开州不是产业丰富的地方,打工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缘暌阉闶强荽蚬ふ叩拿蜗?,而付大姐早早的做到了。
遗憾也是有的,多数和背井离乡有关。
比如说,从北京到开州的交通不方便,一个来回至少在路上耽误四天,店面高昂的租金不允许他们想回家就回家。
比如说,大儿子3岁之前一直在开州老家,她把孩子接到北京的第一天,周围的人逗孩子玩,问他哪个是爸爸?孩子跑到了她表哥面前喊爸爸。别人一听都笑了,她却哭了一整天。
比如说,婆婆为了在北京照顾大儿子,和公公分开了7年。如今,婆婆年纪大了,已经适应不了北京的生活,只能回老家了。她也无法在跟前照顾老人们,家里有事情也只能干着急。
比如说,今年6岁的小儿子没法在这里上学。孩子一边求爸爸想办法,一边求妈妈想办法,不想离开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只能安慰孩子:“回老家上学吧,等你考上北京的大学,我们就又能在一起了。”
她哄了孩子,却没想到有一笔账在等她。
小儿子单纯,带着安慰回到开州老家。他上了县城的小学,学会了加减法,询问了老师小学要上几年,中学要上几年,然后打电话给付大姐:“妈妈,小学要上6年,初中要上3年,高中也要上3年,即使我努力学习,也要12年才能和你们在一起啊!你算算12年要多久?”说到这里,付大姐哽咽了。
她觉得小儿子又重蹈覆辙了大儿子的生活。
今年,付大姐又不能回老家过年了。听说我要去开州,付大姐把店里的事情交给丈夫,自己跑到服装店给儿子买衣服,逛了整条街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她把失望都写在了脸上。
看着她的样子,我也不落忍了,拿出手机搜索附近的商店?;购?,在商店里有一件橙色的羽绒服,她说那应该是儿子喜欢的颜色和款式。
回到付大姐家的店,她给我看了小儿子从开州寄来的信,稚气的笔画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我回家3个多月了,我想您们了!您们在北京辛苦的挣钱,给我和哥哥上学,我一定听老师的话,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儿子。
读着信,她满脸的凝重都消失了,从柜台拿了纸笔,说也要给孩子写一封信。
过了一周,付大姐又给我打电话,麻烦我再去一趟东直门北小街:“那天写的信,我涂改了两个字,你们走之后我又重写了一封。我以前告诉他写字要工整,这次不能给孩子做了坏榜样?;褂校饲肽忝前镂腋⒆哟路?,我还想托付你一点事……”
付大姐托付我去办一件什么事情呢?敬请关注“路边摊”?!逗彀锏闹泄废盗惺悠担甑孜虑榉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