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晚讲过微课后,一位高中同学发来上面的信息,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听我讲课后有感而发,后来才知道他不在群里面,而他说的这个小男孩,他说是他自己。
当看到:一个男孩有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时候,我的感觉并不大,“孩子都会觉得妈妈脾气大、不温柔”,所以心想很正常
当我看到他说:你妈妈脾气挺好,喜欢笑的时候,我当时感觉很惊讶、接着是很心酸。
怎么样的一个妈妈竟然让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妈妈难得一见的“笑”会那么深刻,从高中到现在大学毕业八年,十几年的时间仍然记忆犹新。
可想而知这个小男孩表述:妈妈的脾气暴躁已经不是一般的情绪暴躁了,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创伤”了。
再细想的话,这个小男孩又是多么渴望一个温柔、爱笑、情绪稳定的妈妈呀,他的成长经历也一定很艰辛。
如果一个小男孩在特别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帮助了,但是会态度不好,还夹杂着挖苦,这会让小男孩更加矛盾和痛苦,“客观事实作为一个孩子遇到事情不得不求助大人,而这唯一可以帮助我的大人即我妈妈,态度非常恶劣,可能会咒骂我、挖苦我”。
试想这个小男孩不仅需要面对事情本身的挫折还需要承受妈妈的情绪暴力,妈妈虽然把事情解决了,但是不仅没有化解孩子的情绪,还把自己的情绪扔向了孩子。
试着分析下:孩子遇到困难首先会有恐惧、紧张和焦虑,同时可能也有无力感、挫败感和失望,当妈妈把自己的坏情绪扔向孩子的时候,孩子必须承接母亲的“死本能”,这会加重孩子面对事情的糟糕情绪,包括对“不得不依赖”以及“无法依赖”的妈妈的愤怒和绝望.
2、一位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孩子偶尔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是这位妈妈可能本身的情绪处理能力很差,情绪不稳定,比如很少很少眉开眼笑。
这会给孩子很大的情绪压力。
妈妈对经常外出工作的丈夫也会愤怒,独自照顾家庭让这位妈妈力不从心,本来岌岌可危的生活在儿子向自己求助的时候变得不堪一击,不稳定的自体在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也会像是狂风暴雨,自体暴怒后直接扔给了在身边的孩子。
3、妈妈对丈夫的失望,加之自己有的是个男孩,这会让妈妈对儿子有投射,所以在男孩需要向爸爸认同的年纪,面对的却是妈妈对爸爸的否定,可想而知孩子对自我也会产生很大的怀疑和否定。
一来没有直接模仿对象和可感知的强大男性在身边;
二来仅存的对男性的一点幻想可能也被妈妈破坏殆??;
直接造成小男孩自卑、不自信。
4、与妈妈的相处造成对亲密关系的既渴望又恐惧,渴望有一个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女性,又害怕会和妈妈一样,因为这简直是噩梦,鉴于该男性至今不敢踏入亲密关系,可想而知恐惧是大于渴望的。
因为恐惧的感受是曾经经验过的,可感知的,具体的,而渴望的那部分温柔女性形象并不具体,这只是停留在幻想中。
5、当我建议他去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被推辞了,说感觉不够安全;
我好像意识到,越是觉得不安全越不敢于求助,因为求助代表着信任,而这对安全感低的人就是个挑战,那么,别人越不知道怎么帮你;
这本身可能也自洽吧。
6、所以当同学告诉我说小男孩就是他的时候,我一点不惊讶,哪怕不是他,他诉说的别人某方面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好比我现在诉说他的故事,某些方面也在讲我自己的故事;
比如我自觉我妈妈够脾气暴躁、不够温柔,对我的照顾有一箩筐不足,十几年前给另一个小男孩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爱笑的妈妈。
愿我们都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我们都可以沿着细缝透进来的光,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