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但对于孩子在学习出问题时,找原因成了推卸责任,找借口,对于问题的解决一点帮助也没有。
找原因的时候,我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而"为什么”,就像矛一样指向孩子,孩子自然就会用盾来?;ぷ约海虼怂簿突嵴乙恍┰谕獾脑蚶幢;ぷ约?,而不是真正从自身找原因来改正。
比如考试,不要直接问孩子为什么,而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说:“这个成绩不够理想,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用矛在对着她,也不会用盾来?;ぷ约?。
合理的归因才能不进行为的改变。
心理学家韦纳(Bernard.Weiner)将找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他从三个维度对归因进行了分类:第一个维度是向内部归因或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归因或不稳定性归因,第三个维度是可控归因或不可控归因。
1-内部归因会让孩子痛苦,而外部归因就会暂时缓解孩子的痛苦,焦虑,但对于长远来说,并没有益处,想要转败为胜,内部归因才有效。
2-这道题我不会做,只要我找到方法,就一定能做对,这就是暂未获得的信念。我只是暂时不知道,当我学习了,获得了,就可以做好,孩子也就有了改变的动力,所以失败时,用不稳定归因比较好。
那成功时呢?用不稳定归因还是稳定归因呢?当孩子考好了,做好了,却归因于运气,下次做不好时,孩子也会归因于运气,认为自己就是做不好,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如果用稳定归因,成功的结果就会让孩子增加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让这种好的品质保持下来,形成稳定因素。
3-如果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不可控的,孩子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去改变时,那么这种归因是没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它变为可控归因,孩子才能采取后续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