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在得到上线,罗辑思维这两天在对这个课程进行讲解,今天是第三节课,利用上班路上十多分钟的车程,我收听了这节课的内容《什么是好产品》,听完深有体会。
罗胖在里面讲到,人是同时存在两种状态的,一种是“存在感”,一种是“恐惧”。这两种状态,分别对应的是不同的产品思维。
这里面有一个词,叫“内心边界”。
满足“存在感”制造“爽”的体验的产品,通常是要缩小人的“内心边界”的?;痪浠八担庵植吠ǔ0岩桓鋈说摹按嬖诟小备祷怀闪艘桓龊苄〉亩?,然后来满足他。
比如说游戏,饮食等。
而另一种诉诸于用户“恐惧”的产品,则是试图让用户扩张自己的“内心边界”,是让用户的世界变大。
比如我们前面举的例子,医疗、教育、美容类的产品,他们都是诉诸于用户“恐惧”的,但是客观的结果都是让用户改变,在原来的世界里有所突破,他的世界就变大了。
所以,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去追寻,诉诸于解决用户“恐惧”的产品和设计,更具有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这个观点并不新异,但通过心理学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是一种愉悦和激爽的心理感受吧。
精彩的讲解会与听众产生共鸣,所以,文稿下方的评论区也是非常精彩。
正如读者所说:
把人的内心边界拉长,有内在收缩力,所以你爽后有种空虚寂寞冷的感觉。时间长了弹簧拉瘫痪了,就没有了爽感??志迨前讶四谛谋呓缤镅?,有内在扩张力,所以恐惧让人不停的追求安全感,安全感的反面是深深的恐惧,是刻进基因的底层代码o就像心理学说的对死的恐惧也是对生的渴望,是生命力的本质。
从本性来说,人都具有损矢厌恶型倾向的,失去比得到带来的感受会更强烈。因此,能够消除人的恐惧感的产品,比满足人愉悦感的产品相比,更具有发展潜力。对于得到来说,一方面让我们掌握看世界不同纬度,让我们觉得很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消除我们对知识碎片化、跨界化、终身化所带来的恐惧。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而得到就是让我们做一名终身学习者,看见更大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