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这么说:欢欢喜喜的给,大大方方的要。
没错,今天我就想分享关于【舍得】,关于【我给予等同我接受】的话题~
昨晚上在老师的直播间抽奖,不出意外的我中奖了,且中了两次,虽然老师说把第二次机会让给更多小伙伴,但这份幸运的加持你懂的,也愿这份幸运与福气隔着屏幕,透过文字传递给你。
早上醒来打开手机就看到有人赞赏了,最近收到赞赏不少,透过文章的赞赏很明显感受到一种能量之间的回流,一种舍与得之间的微妙。
就拿“码字”来说,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是作者的「舍」,从文中有收获是读者的「得」;阅读、点赞和转发是读者的「舍」,却又是作者的「得」;一份赞赏是读者金钱的「舍」,作者因赞赏从心发出一份感恩是对赞赏者的能量回流……
究竟谁在舍,谁又在得呢?
不可否认:给予者同样也是接受者,能量的回旋镖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我们常?;崽健岸仙崂搿?、“布施”,总以为舍的是物质,布施的是金钱,但其实把「舍」理解的太窄了。
真正人生意义上的「舍」,是心灵上的「舍」,那份对物的执与贪,对人群随时报以心灵上的施舍。
在做断舍离时可以试着觉知自己内心的变化,究竟是怎样一种拉扯;
在布施时,装进红包的金钱数额不断变化时,又有怎样的算计和肉疼;
在给他人祝福时,字字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吗……
「舍」,舍的是内心深处的善念、善意、善心。万物有灵,人生之「舍」,不仅对人类世界,也对万事万物,生出了真正的慈悲心。
「舍」,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内心放弃。舍时无心、无目的、无盼望,此可称之为真正的舍。
这就像: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真正的利他,也就是利己!宇宙自有宇宙的平衡之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这颗本真的心,对一切接纳并信任!
在做布施功功课时,如果对陌生人舍不得,倒不妨可以从给父母开始。
记得有年因为给公婆钱而与先生意见不合,于是我们就孝敬老人这个事做了讨论,我也很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有些夫妻在给公婆钱时,老公觉得媳妇给的少,就背着再给一些,我觉得这个大可不必。
如果给的是大家商量决定且都没意见的,那么有限的金钱也作为了载体,带着小辈满满的祝福与对老人的爱。
老人在收到时,也是满心欢喜,不打折扣的圆满能量,在家人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爱的循环。
如果一方背着另一方给钱,钱就带有隐藏的能量,生怕被伴侣发现;万一知道了,另一半觉得不尊重ta不说,夫妻间也有了矛盾,试问,老人在收到钱时还能感受到多少欢喜与爱呢?
生活中,不排除有时候孝敬老人流于形式,为了虚荣心、面子,好像不得不这么「忍痛割爱」给钱似的。
慢慢地,在学习践行的路上,觉察自己的心,这个时候就不会重点关注金钱的多少,更多的是觉察给予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发自内心愿意,是不是欢喜的。
带着爱与欢喜的能量出去,父母的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们也能收到。这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美好场面。
王阳明说:在心上磨,在事上练!
当心量逐渐打开,自然能够给出去的也就越多。
当承载力越来越大,自然宇宙的回流也能够接的住。
现实是舍物容易,舍心难!
但恰恰衡量舍之大小的,取决于心,而非事情。
凡是真舍的人,才会真正的有所获得,这是人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