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苏木乡倒插门到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南池村的,倒插门也都那么远?据说也是从河南逃难过来然后倒插门给奶奶家。到底是什么样已无从考究了。爸爸也说不清楚。
(搜狗网搜索南池村显示的说明)
外公是从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三交村倒插门到运城市新绛县南池村的。从上一句话来看,这两个地方虽然都在运城,不在同一个县,肯定不会太近吧,其实,从地图上来看的话,这两个地方的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从实际交通通行的话,路程应该在4公里吧。外公为什么倒插门给外婆这个虽然说不太清,但是也从母亲的的叙述中略知一些。母亲说,外公家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个商人家庭呢,外公的爸爸在村里也算是小富人家吧,所以也是一妻一妾,外公找的气候还上过私塾呢。后来外公的妈妈早早去世了,而社会动乱,家道没落,所以就把外给倒插门了。
(地图上的南池与三交村)
爸爸是家中的次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弟弟。通过姑父(爸爸的初中老师)与妈妈的叙述,对那个年代的爸爸了解的多一些。那个年代却吃少穿,爸爸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因为家里还有弟弟需要生活需要上学,所以便放弃了继续读高中的机会,跟着同村里一位也是从河南倒插门到南池村的木匠学习木工手艺。
妈妈是家中的二女儿,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弟弟。与爸爸家里不同的是,外公因为从小读过私塾,在南池村里也算是能写会算吧,在那个公社化大锅饭的年代,还在队里是记工分的人呐,可能生活比爸爸家里可以略微轻松那么一点点吧。外公因为感觉自己读了那么多书也是在村里务农,读书作用不太大,同时姨姨与妈妈也不怎么爱上学,如果不上学还可以给家里帮衬着做一些活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妈妈五年级时实在不想去学校读书,便顺水推舟答应了。由此开始,妈妈便正式开始进入了社会。
后来,过了几年,爸爸手艺学成,可以独立制作木器家具。妈妈也从小女孩长成了能蒸馍做饭下地干活的大姑娘了。经过媒人的保媒拉纤,他们便结婚了。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结婚时的婚房都是自家亲戚借来住的。要放到现在,估计这种情况,爸爸可能会说不到媳妇儿吧。
结婚后,为了脱贫致富。爸爸筹钱买了电刨,置办了一套木工家伙式与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便开始了创业生涯。那时候的经营模式是走村入户,谁家需要打家具了,自己买下木料,请木匠师傅来自己家里干活。所以爸爸经常稷山河津周边的村里干活,也在稷山距离南池不远的南松鹤村北松鹤村七级村收了几个徒弟,既传授手艺,也是干活的帮手。一直到现在,还有几个徒弟经常联系。
后来有了姐姐,外婆也去世了。爸爸妈妈经过努力,在南池村里盖了几间由预制板搭建的平房,妈妈说她那会儿,每次上那上面都不敢走中间,只敢从下面有墙支撑的上头慢慢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