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9日,正是孩子们的择校高峰。择幼儿园的,择初中的,高中乃至大学的。很多妈妈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择校之中。
那么大家择校,择的是什么呢?
不管是择的师资,硬件设施,还是我想大多数家长都想给孩子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吧。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没有老师督促,没有家长逼迫,孩子能主动思考学习,课余时间学生们不是谈论网络游戏或者花边新闻,而是沉浸于探究学习。
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让孩子内心滋长出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不扬鞭自奋蹄,让孩子不自觉的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心理学家都认为环境对儿童教育影响之大。
我们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凡是可以给孩子接触的物质和人都是他们的环境,环境对儿童影响非常大。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b>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说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可见儿童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
那么我们所处的环境究竟有哪些呢?环境又是如何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呢?
说到环境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确实这都是与我们每天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环境。
有一位教育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离不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他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
他在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之一。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更加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发展。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个体与当前环境之间存在有规律的、主动的双向交互作用,当这种互动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就产生了发展。想要了解这些互动过程,我们就必须去研究发展过程背后的多重环境。
就像我们在了解一条鱼或者一棵树的发展历程之前,需要先了解海洋或森林生态环境一样,想要了解人类是如何发展的,就需要先知道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所以生态系统理论将儿童所处的环境及其与儿童的相互作用称为“系统”,包括由小到大(也是由内到外)的4个嵌套着的系统,如同俄罗斯套娃,它既包括儿童日常生活所处的家庭、学校和周边环境,又大大超出了这一范围,这些系统有其各自的内容,与儿童的相互影响由直接到间接。
每个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而这个系统的中心是儿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自然成长的个体。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我们先来看处于最里层的是微观系统。它是与儿童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观系统一开始仅限于家庭,但随着婴儿成长, 活动范围扩展至幼儿园、学校等等,比如家庭,学校、幼儿园等,儿童直接生活在其中,是与儿童生活和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大的环境。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随着和父母的接触反馈,认识到了自我。学会表达自我孩子生活在家庭,学校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与父母、亲属、老师、同学不断接触,自然有了“我”的概念,但是“我”的内容,不同的孩子千差万别。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
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了父母充分的关注、鼓励、信任;看到的是父母慈祥的笑容,会认为“我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能做得更好”。有的孩子在听到父母“我们孩子特别聪明”的评价后,会认为“即使我不努力,我也能做的很好”。
有的孩子在听到父母“我们孩子不行,笨,脑子转的慢”的评价后,会认为“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多努力也没用”
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塑造了孩子不同的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会像戏剧脚本一样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
相信我们都清楚地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与其大了之后去追溯,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在孩子成长的时候就给予合适的土壤与环境?
从微系统层面看,父母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有没有尊重孩子的自主决定权,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有没有教会孩子对于不恰当行为及时说不,以及有没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模式,让孩子不论遇到什么都相信,父母会在我身边,相信且支持自己。在同样的受虐待环境中,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与父母沟通的顺畅性。
此外,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否是高质量的,对孩子的需求是否敏感。有些父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比如经常受伤、睡眠和行为异常明显等等,而有的父母则可能没有发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