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完,我发现睡到12点才起床的娃,吃完午饭找朋友玩了一个半小时回家后,又在客厅呆了近一个小时,还没有开始做作业。我的情绪瞬间激动起来,忍不住唠叨了几句。让她进房间后,我提出要检查她的数学作业,娃支支吾吾不干不脆,我感觉不对劲,一再坚持下,她才拿出作业本告诉我,她的数学作业根本就没有上交,因为还有几道题不会做。我的心理戏丰富起来:这份作业距离现在已经四天时间了,中间孩子为什么不补上,或者想办法弄明白,昨天还约朋友出去玩?哼,越想越气,焦虑值飙升得的我又忍不住批评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冷静过后,我反思了一下刚才的处理方式,我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学习要主动一点,但效果不仅没有达成,还增加了孩子对学习的厌恶,觉得妈妈只关心她的学习,不关心她这个人,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我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做进一步沟通。
这就是初三家长的日常,总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焦虑,让人不得放松。
孩子进入初三,恰逢我身体不适,一开学我就进入了漫长的治疗期,所以那个时候我以身体为重,一心盼着治疗赶紧结束。孩子的学习就靠她自己,我根本无力操心。就这样表面云淡风轻地过了一个月,月考成绩考得稀烂。身体稍微好转些,我开始从小孩的数学错题入手,每天和孩子一点点补漏洞,结果一个月后的数学成绩不仅没有上升,还继续在后退,已经退无可退。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是不可能考上高中的。我不得不接受孩子理科学习吃力、文科又难突破的现实,所以我一边通过学习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情绪,一边和孩子一点点补上学习上的那些漏洞,虽然一天只能做一点点,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孩子的数学在我这么多年的死磕之下,并没有什么进步,我为什么还如此执着去跟孩子的数学,而不是听专家的建议,从她的优势科目入手,让她找到自信。是我的认知出现问题,找了一个错误的且背道而驰的跟进方法?
初三后,我试图让孩子周末补课弥补理科的不足,而事实上,孩子在数学和物理上根本没有什么进步。我以前很笃定地认为如果成绩不好,补课是很难补出好成绩的,因为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都不佳的情况下,补课只是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对孩子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一切学习的本质是自学,而把学习当任务是不可能长出学习能力来的,即便短时间成绩进步,也很可能导致对学习产生的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这些道理都懂,最后我还是败给了现实。家庭教育课一直在学,但课还是给孩子补,这就是一个初三家长卑微的愿望:希望尽己所能托举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成绩,哪怕是花钱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