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九月比较特殊,原本该是新学期的开始,谁知突如其来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蔓延开来。很快,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不得不静默居家,原定的工作计划和生活安排都统统被打乱。
居家期间,每天除了常规核酸和一日三餐,还得面对一个24小时黏着你的小跟班,真的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什么工作。既然暂时无法向外探寻,那就索性向内求索吧。于是,我就利用每天睡前的一小段时间,读完了这本《世间所有的沙子》。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就让我想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那首《天真的预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p>
简短的诗句中蕴含着隽永的哲学意味,让人回味无穷。那么,这本书以《世间所有的沙子》为题,又蕴含着什么深意呢?
在“自序”中,作者贾行家作出了解释。
一颗沙粒沿着河床滚动——先是奔跑,然后停下,再继续奔跑,如此持续数百万年——它的棱角被逐渐磨平,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会被吹到沙漠。不管掉在哪里,最后沙子只会堆积在某几处特定的地方。
这段话出自美国作家、诗人安妮·迪拉德的《现世》。尽管它描述的是沙子的身世,但在贾行家看来,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外乎如此,无论是过往先辈们创造出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还是我们此刻的思考、对话和创造,都如同一粒粒随风飞舞的沙子,自有宿命和归途。
于是,他将这本书命名为《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如果你是罗辑思维得到APP的忠实用户,那一定对贾行家这个名字很熟悉。他是得到专职作者,在得到APP上开设了“文化参考”“贾行家说《聊斋》”“贾行家说千古文章”等课程,已出版随笔集《潦草》《尘土》,且评价不俗。
光看这些介绍,你会不会以为他就是一个喜欢钻故纸堆的死板的老学究?
实际上,他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文艺青年,但却并非职业作者,最早是在网易微博上开设“他们”专栏,记录一些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人间日常,每一段都非常简短,但却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后来,这些片段构成了《潦草》的骨干血肉。
而且,尽管贾行家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但他却自称是个“边缘人”“草根”,虽然常年生活在东北,却并不像生活中的东北人那样健谈和自来熟。这样一个生活中内敛羞涩的人,却在文字世界里大放异彩。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它是贾行家在得到APP开设的专栏“文化参考”的部分文本集结,以对话的形式和读者就社会思想、历史钩沉、人物解读等方面进行自由的讨论。
全书分为九个部分,也即“九场对话”,分别是今夕是何夕、无乡的乡愁、都是老江湖、生死不自由、星象和面相、于脑中穷理、有型又有格、投靠艺术家、异乡与他乡。这些对话有的是在谈论过往的历史,有的是在谈论当下的生活,有的是在讲述一些野史八卦、江湖传说,还有的是在聊一些文学和艺术作品。
虽然这九场对话主题各异,长短不一,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起来轻松随意,就像沙子一样自由流动,但在这零散随意的表象下,却又带有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这种既犀利又克制的文字,真的是让人十分着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忍不住感慨,他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真的是惊人啊,古今中外的作品、典籍信手拈来,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著作随手引用,拥有这样广博的知识面,难怪他说“写稿子对我来说倒没什么,痛苦的是要在录音室里咿咿呀呀地念”。
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并不会觉得他有掉书袋或是炫技的成分,他的行文非常轻松自在,仿佛就坐在你的对面,跟你谈笑风生,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还时不时地点评一下网络上的热门事件。
比如,在《谁掌管语言》中,贾行家先是调侃了自己的“大碴子味儿”普通话,又吐槽了一些网络上常见的成语错用和错别字,通过这些书面语和口语的变化,来分析语境对语言的影响,以及不同时代流行语变迁背后所隐含的深意。
在《超注意力》中,贾行家对之前火爆全网的“曹县?!苯辛朔治觯衔?,“曹县?!闭庵指杷绦∪宋铩⒃匏绦〉胤降娜鹊?,本质上是“歌颂形式的反叛”,因为它们歌颂的都是传统语境里不会被歌颂的处于低位的东西,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潜在的反对意见。而这类“?!蹦芄槐?,又反应出了整个社会群体都存在的一种“超注意力”的现象——人人都在忙着追逐网络热点,生怕自己“被落下”,更怕自己处于无聊之中。而这种随时关注一切新信息的注意力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如同一粒沙子,随风飞舞,在抵达终点之前,谁都无法预料自己会经历什么。无论你是从哪条河道出发,无论你曾在哪里停下脚步,无论你曾身带多少棱角,最终都会抵达那唯一的目的地。
在抵达终点之前,谁都不知道沙子会经历什么。人也是如此。既然风不由沙,那时间又怎会由人呢?与其焦虑、忧愁、恐惧,不如做一粒随风自由流转的沙粒,找寻属于自己的宿命,最终踏上宁静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