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捡到的故事是《最难还的是人情》。
到了一定的年纪,慢慢悟出一些道理,起初在我世界认为是“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到事情上表现的格外突出。
就譬如前一段时间带小孩去商场玩开电动小汽车,一个不小心把门店门头一侧撞坏了,本想着花钱解决,可对方找来的报价高出市场2倍甚至更多,一下子内心想发火,坐地要价水涨船高,气的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办法只能求助我发小,如实的告诉他前因后果和现场情况,发小表示分分钟搞定,小事一桩我也就放心了,本打算结束给他塞些红包就好了,可发小的态度让我不知道怎么为人才是对的了,在他的价值观里面,我给他钱就是打他脸,在我眼里是找别人也要花钱,只是找自己人能少点,正好也能给熟人一个挣钱的机会,互利互惠,一举两得,何不快哉?但在世俗的眼里不是这样的,发小觉得这个钱我可以不赚,但这个忙如果不是有这层关系甚至都不想帮,事情不大比较简单,就是费时费力不讨好,可我感觉价格亲民,对他来说可能同样的时间挣得是我想象不到的价格吧,所以整的我有点不会了,甚至虚伪的把钱拿回来了,不过还是想着怎么把钱花出去,事情做了,不能让帮你的人寒心。
第二个例子是之前和同事约定,帮介绍的活会有提成拿,五五分成,小钱或者比较稳妥的的钱除外,有些活是在介绍的基础上再延伸的,我需要垫付本钱进去,还要承担一部分风险,也要帮忙处理一些文件和沟通部分等,想着把利润独吞,做生意心不能不狠,也不能太好,可后来想想正是因为开了这一个口,才有了后面合作的机会,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忘本,等年底以红包或者别的方式还回去还是有这个必要的,话不用说太多,自然明了,将心比心才会更长久。
总的来说人情还是挺难的,你做的少了或者不够怕别人说闲话,也怕寒心,做的多了吧又觉得不值或者吃亏,总的来说还是像因材施教一样,把自己当成尺子去量万物,世界就是你原本的刻度,投其所好,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或者说用他们价值观念里面的那一套去做行为规范,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