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否科学一直备受争议,想找到一些思路,只是始终无果。刚好最近在准备中级考试,以往对一些知识点的认识太单薄,正好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目前复习到中药部分,心里生出种异样的疑惑。
中医中药之所以一直被否定,很大程度上与信息不完整有关。在中医教材以及相关的各种考试中,所罗列的药物以及分类都是经过后人整理归纳制定的。但是具体每一种药的前世今生并不在教学范围内,可难道最关键的部分不是这些药物的历史吗?
为什么当时的人会选择这个药?受到哪些环境或因素影响?我们现今认定的药是原来医书记录的那个吗?在广泛使用植物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之后,还能保证书籍中所记载的药效吗?药物本身特性是否已经发生改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药品市场从来都是龙蛇混杂、真假难辨,采购到手里的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药吗?
这种种问题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可是当西方发生工业革命,技术飞速进步的时候,统一模式的流水线作业为现代制药技术奠定了基础。质量有保证、成品可控并能批量生产的药物显然要比药效不稳定的更能走入千家万户,这是必然的趋势,无可逆转。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代入中医,帮助中医走出困境。这是个难题,也是个大问题,不一定能寻求到方法,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希望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