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家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的我还只是刚刚入学的孩子,可以说他的存在或失去对于那时的我一点都不重要,我关心的只是手里漫画,口里的棉花糖而已。
慢慢的随着自己成长,渐渐的喜欢上了音乐,正如慢慢老去的母亲渐渐的喜欢上了广场舞一样。
喜欢上了音乐,自然着迷起来beyond,就好比谈起国宝的话,大家就想到了大熊猫一般??赡芤」龅母枵谴砟昵岬男陌桑槲叶裙瞬活康乃暝?。摇滚的乐队中国也很多,很多也做得很好,但很多摇滚的那种重金属般的声嘶力竭,听多了之后也会感冒,甚至烦躁,可beyond的歌就不会,在摇滚的同时又体现着一种意境,一份空灵??樟榈那⒖樟榈拇?、空灵的声,beyond成就了一首首经典。
beyond是一个乐队,一个团队,毫无疑问的是家驹是里面的主唱,更是灵魂。家驹的声音空灵又独特,家驹的创作才华又天赋异禀,黄家驹重要到可以离开beyond单飞,但beyond却不能没有黄家驹。
然而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走得一马平川。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成功,却不知其背后的心酸。beyond也是如此,经历过很多坎坷才走向了殿堂。beyond的成员最先并不是现在的这四个,期间有些人因看不到希望或经不起煎熬主动放弃了。正是因为视音乐如生命,黄家驹坚持自己的梦想,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理想,梦想不一定会成功,但能为理想在奋斗,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
只有先活着,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骨感。黄家驹也是一路这样走过来的,为了生活,为了乐队,家驹注定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为了扩大知名度,他带乐队去台湾上通告,去日本参加节目博知名度。我很理解家驹的无奈,在台湾参加综艺节目时,主持人一遍遍的问着黄家驹的乐队叫什么名字,引起台下观众的嘲笑,可家驹耐着性子微笑着一遍遍的告知乐队的名字,他多么希望自己的乐队能被熟知和认可。就好比不知名的写手带着自己写的作品呈给媒体,希望有一天能被发表,里面的艰辛一言难尽。我更痛心家驹的不幸,参加了一场和音乐无关的恶搞节目,最终命殇富士山。他不应该就这样走了的,他要死也要死在音乐的路上!
“十里长街”送家驹,黄家驹的死曾引起这样的效应。香港与大陆的歌迷自发的组织来看他,送他走完最后一程。虽然他不是伟人,也没能惠民惠政于我们,但他的音乐,他音乐里体现出来的精神,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如果这辈子能有次机会去香港,不为别的,我只想去家驹的墓前去呆呆,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我的哀思与敬意。
“家驹之后,再无beyond”!别怪我说的太绝对,我本来想写“家驹之后,再难beyond”的,可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并不是我刻意中伤。家驹之后,beyond另外三个成员开了几场缅怀的演唱会,开得是相当成功,为什么会成功?我想不言而喻……而之后的beyond,却为什么再难出好作品,好音乐,甚至走到最后分道扬镳……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我想家驹在那一边看到的话一定也会很痛心,他希望看到的是beyond不断的超越梦想的,并不是想看到兄弟之间有矛盾有隔阂的。
当然对于beyond的另外三成员,我们都不必太过去苛责,对于家驹的死,他们更有着更难言的痛,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告别的演唱会上,他们三人哽咽的怀唱,无不让人潸然泪下。为什么beyond再难出作品?也许家驹的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应该更要去珍惜的,什么又可以先放下的,也许他们就放下了,也许有太多也许......
历史是完美的,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黄家驹与他的beyond乐队成就了经典,走上了殿堂,留下了后人难以超越的传说。
历史又是不完美的,黄家驹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最美的年华凋落。他留给了世人无言的伤痛与唏嘘,让我们更懂得了去珍惜,把每一天当作末日来相待。
仓央嘉措说过“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音乐可以给人力量,可在生死面前,也不能算得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