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玩就是孩子的天职。
孩子们通过玩来探索、认识这个世界。
对于婴幼儿来说,玩就是一种学习,就是获取经验,习得知识的最佳方式。
那么,怎么能让孩子们有目的的玩,怎么能知道孩子们的玩是否有意义呢?
一、观察是辩识孩子的基础
我们常说:先懂孩子,再懂教,到实现生命的意义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我自己非常喜欢这句话。
平时我们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来实现高效陪伴呢?
为什么要观察孩子?
因为通过观察并且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语言、语句以及活动、作品等等,我们能够获知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甚至能够根据幼儿早期发展的指标评价孩子的认知发展发育和情商。
那究竟怎样才是有效地观察孩子呢?
好像一说观察,大家就觉得说:“观察不就是看嘛!我天天都看着我孩子呀!”
其实,观察也分两部分:观和察。
要观看和觉察孩子的行为、动作、表情、情绪,还有语言以及非语言的一些体态的信号等等。
下面的 7 点就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怎么样更好地去观察孩子。
1、考虑孩子是否有效地使用工具、器具或者仪器。
比如孩子能否独立的用??仄骺氐缙?,孩子怎么样用工具吃饭、玩玩具,是用的哪个手?
这里的细节,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去看孩子的发育情况。
比如说左右利手的问题,在孩子三岁前是不需要干预的。
因为这个时候宝宝还没有定下来究竟是哪一个主利手。
而且如果家里边有左撇子的话,我们通常都会留意到宝贝成为左利手的可能性会更高。
因为根据科学家研究观察得来,左右利手不是天生的,而很可能是受后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2、孩子有没有遵守规则或者是遵循原理使用工具。
我们可以观察到,比如说宝贝有没有去排队等候,遵守规则?
其实,遵守规则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而是他们的脑认知还没有发育到懂得规则的程度。
所以这个时候,加拿大学者就把 “有没有尊重使用器材或者用具” 列入到此问题。
也就是说 “是否粗暴的使用工具” 也被列为观察之中。
因为这里会有一个情况,就是说孩子模仿我们大人(成人)去使用工具,这个也就是体现出孩子的认知发展程度。
3、孩子有没有正确的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知识。
这里要特别说明:符合人体工学的知识。
这里有一个例子,比如说地上的重物,其实应该如何的移动呀?
有没有家长观察过两岁的宝宝是怎么样去捡掉在地上的东西的?
我想大家如果有细心观察,我们看到宝宝是蹲下,然后再去捡起的。
同时,其实我们大人在使用或者是我们去搬重物的时候,就应该像宝宝那样蹲下来,再去拾取这个重物。
4、观察孩子使用工具的时候,有没有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条跟现在社会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合作、协作有关系。
我们考虑孩子有没有在与同伴讨论工作,有没有提供帮助,或者是提问相关的问题、分享建议,或者是一同协作进行等等。
这一部分的能力,也不是先天就存在的。
所以说我们通过观察,留意到一岁以前的孩子,大部分是进行独立游戏,或者我们叫平行游戏阶段。
也就是几十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通常也都是各玩各的。
通过这样子的观察,我们就可以把握和知道孩子的发展阶段。
5、看孩子可以使用何种电子软件。
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互联网的智能化时代了,很多宝宝可能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能留意到他们能模仿我们大人去划开手机屏幕,或者是两岁的宝宝就能够熟练地打开抖音,熟练地打开他平时使用过的网课 APP。
这就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或者说?“会用或者不会使用” 已经成为评价孩子发展水平的重要一点。
为什么?
因为滑开屏幕的这个动作,就是小朋友精细动作的一个体现。
6、孩子有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或者试错的方式去尝试使用各种工具。
这里就指孩子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会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则去尝试自己解决或者去寻求帮助。
这里举一个学??纬痰睦?。
孩子们齐心合力去拆一台家长捐过来的一个苹果电脑(是 6~12 岁的孩子的放学班,叫 after school ),他们就一起集思广益,想怎么样去拆这个电脑。
那在保证了孩子安全和健康的情况下,满足了一个小男孩希望用锤子去拆这个电脑的一个要求。
其实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有他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去尝试试错的能力。
7、孩子能不能用电子设备或者音响系统去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故事。
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经非常非常多,比如说天猫精灵、小 AI 同学以及各种各样的智能使用工具。
现在很多孩子都能够控制这些人工智能设备了,比如说我们孩子在这些做出语言指令的时候,能不能够足够清晰,让设备明白。
这里体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语言、逻辑、思维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去观察以及如何去观察了。
可能很多家长就会说:“噢,原来观察就是这么一回事。”
观察是辨识孩子的基础,观察也是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我们只有做好了观察,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因材施教。
二、婴幼儿可以施行的项目化课程
在现在 k12 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PBL 也就是项目化的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父母、老师和环境是对孩子的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
因此,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捕捉孩子的生长发育里程碑的指标,或者是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开展这个项目化生成课程。
甚至是刚会走路的孩子,也用这种课程的方式。
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综合性的开展,有效地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系统化的批判式的独立思维思考能力。
好像一听项目化课程,然后应用到婴幼儿,似乎有一点点不太容易理解。
其实非常的简单。
比如说首先我们根据平日与孩子的相处,我们观察捕捉了孩子的兴趣,比如说拿积木模仿妈妈打电话,或者是特别喜爱的恐龙,或者男孩子喜欢汽车等等。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项目化的课程的中心。
以老师家姐姐小时候非常喜欢化妆品来举例。
这个化妆品就是这个课程的中心,那么延伸出去,可以是美术、艺术的课程。
比如说我们用化妆品和化妆的一些工具:眉笔、各种化妆刷之类的,去引导孩子画画。
然后,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颜色的学习。
同时,这个化妆品还可以结合运动课程。
怎么说呢?
比如说我们可以这样嫁接到大动作的课程里面,我们可以把口红放在头顶上顶着走,看谁走得最远。
这里体现的就是孩子的一个平衡能力。
我们也可以嫁接到精细动作的项目上去,比如说我们可以用睫毛夹让孩子夹起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是音乐课,我们去唱一首跟颜色相关的歌曲。
然而这些都是最直接的,还可以是语言的认知发展,教孩子认识每一种化妆品的名字,我们可以去认识每一种化妆品的颜色,从中去达到语言认知的目的。
所以说起来,其实一点都不难。
还可以是数理逻辑。
怎么样说呢?
比如说我们数数看、摆摆看,一堆物品的估算(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也会有),我们就可以把一堆物品摆在那,让孩子去猜猜:这里有多少个?
口红盒子、腮红盒子,这些就是一个很好的立体几何的教学啦。
还有眼影、腮红的形状,这些就是平面几何了,我们还可以说大小、多少的概念,甚至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分类的概念。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宝贝在纸上用化妆品画出各种各样表情的变化,也可以去引导孩子说出他们对这个颜色或者质感的一些感觉。那这里就是情绪和社交的领域啦。
最后,我们还可以把宝贝用化妆品制作出来的各种面具、道具、衣服、装饰等等,开展一个小型的话剧表演或者一个剧场的演出。
总的来说,这种对应的戏剧化或者演绎的表演,就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呈现过程了。
这就是一个项目化的生成课程了,而且婴幼儿就可以实施开展。
是不是很容易?
这样,在兴趣下引导、启发,并且用系统化的综合学习的方式,小朋友很容易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项目化的系统思维。
那么进一步的延伸,我们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孩子的提问:为什么会下雨呀?
甚至用科学家式的论证方式进行项目化的开展。
我们带孩子去验证他们提出来的各种疑问,去检验这个答案,那孩子还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意以及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非常非常适合我们在家里开展,也非常适合有二胎或者是多胎的家庭一起进行。
这也可以是一个混龄式的教学方式。
三、感统?+ 全脑 = 资优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感统?
最近因为央视的报道,让原本就不乏人知的 “感统” 这个词更火了一把。
感统,其实简单的我们可以看做是一个叫做神经统整的过程。
实际上没有人是完美感统的。
一般来说,在 0~3 也不做感统失调的医学上的判定(除了特殊的情况需要)。
但是随着大家对感统的重视,相信我们的家长朋友都对感统有一定的了解了,包括各种各样感统的课程。
其实,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内外的环境,人就会产生信任、满足等各种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健康的感觉。
感统还会对孩子的情商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触觉敏感这一块。
触觉敏感的孩子,他很可能会因为一些环境的变化,甚至天气变化,人多复杂的地方他就会有情绪上的变化。
这样子其实就很影响孩子去学习,或者是人际交往各方面的内容。
但是,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我们只需要让孩子回归自然。
保证孩子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时间,去玩沙、玩土,去草地里奔跑、打滚,去接触各种各样触觉不同的物品,去荡秋千,去滑滑梯。
当然,这个都是在基于一套严格测试标准之下,遵循一定的次数与频率,这个就是感统练习与普通体育运动的区别。
有一定的次数和频率,让孩子的身体通过各方面感觉的调试,去达到一个尽可能平衡的状态,通过户外的运动进行一个自然的调节整合,逐渐恢复到相对协调的状态。
还有一个需要大家引起注意的,就是当我们的孩子出现数字 6、9,拼音 b、d、p、q 等等写反的时候,或者是很容易摔倒,情绪特别的激动,喜欢咬指甲,不能好好排队,稍稍有拥挤就推伤。
那我们就可以用一开始提到观察孩子的方式,去看看这个是不是孩子处于一个应有的发展特点之中。
如果不是,那我们仅考虑用运动和感统的方式去进行调整,尤其是年纪越小的孩子,这个感统的练习的效果越好。
那么我还提到说全脑。
全脑是指什么呢?
是指全脑开发,也就是说利用脑科学、脑认知的知识,同时开发理性的左脑,还有感性的右脑,全方位的开发大脑的潜能。
也就是说根据全脑开发的教育理念,与我们儿童接受教育实践的需求结合起来,学会使用全脑的思维去学习,有效地提升我们的?IQ、EQ、MQ(就是所谓的道德情商),以及八大智能。
这里又提到一个八大智能的概念,相信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这是美国著名的一个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的智能,其实很多元化,并非单一的。
这里主要是由加德纳博士提出这八大智能,主要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八项智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听到这里,会其实很明白,就是我们刚刚第二点有提到的婴幼儿项目化课程的呈现方式。
其实就是从各个方面去进行组合,然后从早教开始,我们就可以用这样子的方式去提升孩子本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这样子我就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这里的优秀,包括了全面发展的优秀)。
因为从小我们就是各个方位去刺激和提升孩子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期盼的——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严格上“资优”,表示天生的特别优秀的资质。
但是,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记得:从宝贝的早教开始(也就是0~3岁),我们就可以进行项目化的教学,从此开始了独一无二的因材施教、资优之路。
育儿先育己,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