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我的父亲母亲? ? ?
? ? ? ? ? ? ? ? ? 文/前行者
? 我的父亲母亲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没有两样,普通的不能太普通,我们做儿女的,在严父慈母身边长大,往日虽说没有给予我们特别的富足生活,但与其他家庭比起来也差不了多少,精神品德教育一样没能少,父母离开我们多年了,泼墨书写我的父亲母亲,执手握笔只感到沉甸甸的,他们的音容相貌依旧清晰,有种说不出的忧伤。
? 父母都是离异后是通过组织介绍再成家的,其社会关系复杂又有其特殊性,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又是屈指可数的,让我娓娓道来。
? 母亲犹如孤儿,从小失去父亲,母亲下堂,缺失父爱和少有母爱,从小随叔父婶娘长大,十几岁为童养媳,在所谓婆家生有一女是我的大姐,新中国解放后,母亲追求进步,义然决然地从旧婚姻桎梏中走出来,参加扫盲学习班,一九五六年入党,在安裕乡西城村乡下当妇女干部,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黄委员,那时候母亲才十九岁。
? 我父亲是革命残废军人,一九四七年参军,解放战争中,天津战役中负伤,评残为二等甲级,是新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党员,排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后在大湖口四区任治安委员,听父亲讲那时候上班还带枪,腰间别着枪把子,大驳盖,神气活现。
? 父亲当兵前,也有一段婚史,家有结发妻子,但那时候通讯落后,有小道消息传来,她以为父亲战死,在家中妻子生下我大哥,就遗弃给祖父祖母抚养,她不愿守活寡,没多久就改嫁远走他乡。
? 后来,经组织介绍父亲和母亲结为夫妻,组织家庭,婚后几十年,生育三男一女,在这个大家庭,我排行老幺,不用渲染夸张,我可以自豪地说,一直是父母最得意和宠爱的孩子。
?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一直感情不和,家庭在破碎的边缘震荡,他俩经常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但他们又非常疼爱子女,在矛盾中苟且,维系这段姻缘。父亲性格粗暴,没读过多少书,有军阀作风,刚愎自用,一言堂,要求子女严厉,而母亲性情温顺,因自己身世孤苦,对每个儿女都呵护有加,生怕我们受冻挨饿,儿女们有点不听话时,一般来说都是宽厚包容,父亲唱主角,母亲来圆场,一唱一和,我们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深深的父爱母爱。他们有时吵架时,我经常是调解员的角色,一般来说是各打五十板,有策略的说服,也怪一般只要我在场,他们争吵就吵不起来,在父母面前打圆场是我的拿手好戏。
? 父亲性格好强,血液里有股倔强劲,但身体的不便,对他的打击太大,父亲三十六岁还没有我时在单位就办理了内退,在五六十年代,缺衣少食的贫瘠的时代,从未向组织伸出援手,把部队留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带到了家里来,虽说有几十块钱的工资保障,但要维持一大家人的开销,肯定远远不够,所以,父亲又被反聘在街道办的钉子厂,蓄电池厂工作,为养育我们拖着残疾之驱,风里来雨里去,经常出差公干。
? 有时又带着哥哥姐姐们搞副业做小工,贴补家用,父亲有一套调动哥哥姐姐积极性的小法子,奖罚分明,如果事情做得好,总会想一些吃的东西作为奖赏,一小杯豌豆,一小碗蚕豆,甚至一些烧烤的红薯,甘蔗等,都是他的奖励物资,如果做错事,很有可能会遭到一顿谩骂,或罚站,罚跪,或是一顿小打。父亲非常讲究礼貌礼仪教育,家规严苛,从小教我们要嘴乖,看到长辈要有礼貌,站有站相,坐有坐样,就连拿筷子夹菜都有讲究,吃饭不许讲话,不能掉饭,更不许剩饭,遇到家里打牙祭父母都很少动筷子,好东西让我们开荤,在吃长饭时尽量让我们吃饱。
? 家里日子过得清苦,而父亲是一个讲亲情的人,父亲有同胞六兄弟,他们又全部在乡下,大家庭中只有父亲一人是拿国家工资的人,兄弟们的个个娶妻完配,全靠父亲一手操办,帮衬一些有限的钱财在所难免,而母亲见状,在这时候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装糊涂。
? 反正我那时候最小,一般来说大小事,我都没做过。但家里发生的大小事都会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父亲一直为身份不明困扰,一九八二年,在常德市林业局遗亡人档案中,找到了父亲原始档案,这才恢复了父亲的真实身份,以上简介中提到的经历,这让父亲扬眉吐气,原来在家中受气,母亲一吵架就骂父亲是国民党,单位过党组织生活也曾遇到排挤,父亲真的受了不少委屈。我父亲落实政策后退休转离休,家里的情况才好转,但这时家里又要负担我读大学的费用,父亲每月支付一半的工资给我,记得有一次听哥哥姐姐们讲,父亲收到我的一封家书,父亲泪流满面,感动不已,逢人便说,幺儿理解爸爸,是爸爸肚子的蛔虫。我回忆到,只不过写了一些感激的套话,其中也提到了为人父母的辛苦,对子女们的厚爱等等。
? 每次走亲戚窜门,父亲都会带上我,经?;峥湮遥胰绾稳绾翁岸?,又会读书,成绩如何如何的好,可以说是父亲的心肝宝贝,父亲虽然脾气不好,在哥哥姐姐面前经常动粗,但在我面前从未弹一小指头,有一件事我在读高中时,学习政治经济学,讲到货币时,我父亲给我讲了一个观点,平常要惜钱,要节约,要合理把握开支,我当时用学过的理论驳斥,钱算什么?只不过是流通过程中的支付手段,别把钱看得太重,父亲说,钱不重要,没钱你能过河吗?我在诡辨,他说服不了我,便用拐杖高高举过头顶,威胁我一下,我当时受到了惊吓和委屈,急忙逃跑了。
? 我参加工作有一些年了,有一次参加我们常德市公开选拔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考试(副处级),三天后,我在一千多人的竞争中名列前茅,顺利入围,这个消息传到老父亲耳里后,异常兴奋,逢人遍告,我的幺儿有出息了,喜形于色,我面试淘汰后,父亲只是空喜一场,这件事,我也一直耿耿于怀,对不起老父亲的培养和期望。
父亲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父亲利用老革命这块红牌子,在十年浩劫期间保护和庇护了一大批所谓的右派和反革命,这批人平反昭雪后,要求感谢他,父亲一笑而过,婉言谢绝,在原单位改制期间,为退休老干部们争取合法权益奔走相告,打暴不平,甚至得罪局级和县里的领导,把自己弄得非常难堪的境地。
? 母亲和父亲在县城成家后,几十年一直在居委会做基层工作,随着儿女们的一个个出生,父亲的那点工资又不够,母亲要求到最辛苦的护卫队工作(就是拖板车的搬运工),哪里挣钱多,就往哪里钻,根本就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母亲为了养育我们,吃了很多苦,积劳成疾,三次大手术,让母亲吃尽了苦头,最后一次最为严重,母亲患上了糖尿病并发症,为了挽救生命,以失去一条腿为代价,这个打击对特别爱美丽,注重个人形象的母亲是何等的打击!我母亲是坚强的,动手术后的十几年里,为战胜病魔,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母亲坚强的意志力,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很大。
? 不瞒说,我那时候工作性质经常要出差,但那时的通讯又不发达,在外时老担心母亲的病情,每次快到家我都是快步跑回家中,见到母亲安好,心情才算平复,这种心态一直保持很久,看到瘫痪在床上的母亲,看到母亲呻吟,我心在滴血,毫无办法,经常是问母亲想吃什么,幺儿去端,或者给母亲一些钱,见面一次给一次,尽力的去满足母亲的一些小的愿望,这样我的心情会好受一点。
? 我母亲是一个心胸宽厚的人,对待儿女有千般的爱,小时候,我们老盼母亲去开会,这样我们可以打牙祭,已经形成了习惯,只要逢镇里开会,母亲会把开会统一的早餐白馍,带一些用纸和手帕包好带回来给我们吃,让我们解馋。
? 我还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刚学会踏单车,还只能踩半圈,有一次母亲急去开会,要我用单车带她,结果人多处我慌了神,一个急刹车,让母亲掉下来,摔伤了腰部,看到母亲痛苦的样子,我心里好难受,而母亲没怪我的意思,反复在说是自已没有坐好才掉下来的,以后落了一个腰疼的毛病,我一直在自责。
? 母亲瘫痪在床上,我经常陪母亲打家乡的纸牌,消遣寂寞和孤独,凡是让母亲开心的事,我都会做,还有时给母亲谈工作讲讲外面的世界,母亲也乐意听我的故事,我也会想办法逗母亲开心,经?;岫列┦楦盖滋堑靡黄难晕摹犊兹付戏伞肺冶叨帘呓馐?,读完后,我母亲示意:“幺儿我听懂了你的用意,你是想要我当一个好婆婆呀,其实我早想好了,只是我腿不方便,今后我给你们帮不上忙,要辛苦幺儿媳妇了”,多开通的一位母亲和婆婆??!
? 我母亲是一个明理的人,我从小娇生惯养,有不愿做家务小事的习惯,新媳妇未过门时,母亲就打预防针开诚不恭地说,“幺儿平??吹弥?,如果你嫌弃他懒,不要骂他,要骂就骂我好了,是我没有教好??!”
? 母亲是生明大义的人,家里人口多,平时开销要精打细算,但遇上大事儿,一点不含糊,我结婚前夕,母亲说结婚是头等大事,还是照张结婚纪念照吧!这是一辈子的回忆,不要吝啬这些钱,于是把一家人一年的全部积攒的三百块钱拿出来,我当时傻眼了,全是散票子,母亲用手帕包好里三层外三层打开时,我的手颤抖了,拿上钱马上去长沙著名的凯旋门照像馆,留下了年轻时的影像,当我每次注视我和媳妇俊俏的婚纱照,是风潮和浪漫的,虽看似有点苦涩,但心里总是甜甜暖暖的,很温馨。
? 母亲临走前,已经无话可说,休克中清醒,清醒中休克,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早把一切安排好,生前能动的时候,去了衡山,张家界等名山大川都是姐姐肩背手抱,也有意在生她养她的娘家住上了一段日子,与她挚爱的叔叔婶娘和叔伯姊妹告别,母亲知道病情严重,再也没有求生的欲望,早已把后事安排,死后落叶归根,一定要葬在娘家,在临走的前三天,嘴里不停喊着,“幺儿,包包,”那凄厉的喊声,老在我耳边回荡,我知道这是母亲留给我的一份遗产和心意,我那时候,知道母亲偏爱我,我出于公心,最终有几百块钱和金器手饰一点没要,那时,我真不缺这些东西。
? 在母亲的葬礼上,我的乳臭未干的侄儿,看到奶奶睡在地上,用小小手拍打着母亲的脸,“奶奶快醒来,快醒醒呀”,在场的亲友见此情景,无不动容,大家更加哭不泣声,泪流满面。
? 母亲走后不久,父亲需要照顾,这是一个实际情况,父亲向儿女们摊派,想找一个人侍奉,我们儿女一商量,同意了父亲的想法,于是到处牵线搭桥,有一个婆婆正合父亲心意,很快撮合在一起,抱团取暖,同居养老,父亲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一定要扯结婚证,一是给新老伴一个名份,另外我父亲是离休干部,依政策父亲百年之后,配偶可有抚恤优待,至少新婆婆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是父亲好的出发点,也得到了儿女们的支持。
父亲老了,晚年反过头来需要儿女们,长期和我住在一起,父亲病后体弱消瘦,当我抱着父亲在医院做各项检查时,才发现父亲温顺起来,体重一下子只有八十多斤,高大威武霸气的父亲一下子像小孩一样,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 父亲和新婆婆不到三年,检查出是肝癌晚期,为救助父亲,县政府还拨专款一万元,只是救治无效,临终前交待后事,把家中财产进行了分割,一定要把他的遗体火化,葬到他老家张九台乡下,还特意交待我,他走后一定要给后来的婆婆二千块钱,作为养老安置,在父亲临走前我们还看到了动人的一幕,父亲在哑口的情况下,一只手被结发妻子拉着,一只手被新婆婆牵着,父亲用力抛开结发婆婆的手,看上去很生气,眼睛中充满愤怒,(肯定是早年因抛夫弃子,父亲一辈子没有原谅她)而另一只手紧握着后来的婆婆的手不肯分开,我们看到了有好多不舍,父亲眼睛充满感激,父亲犟不过病魔,在众多的亲人陪同下,扭头走了!
? 我们老家有过年和清明上坟祭祀的风俗,我的父母长眠地下许多了,但我从未忘记父母的教诲和养育之恩,一个葬在北头,一个葬在西边,路途虽相隔较远,刚开始还有点抱怨,为什么不葬在一起,要拖累小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成熟,我们都为人父母既然尊重父母生前的选择,惭惭的孝字当头,把去坟地路途,当作一次户外活动,欣赏乡村的风景,看作追思父母过去的好,最终父母养育之恩取代了怠慢和抱怨的情绪,也就慢慢习惯了,我常带着女儿,侄子一行,去坟地烧香叩拜,这些年我从未间断过。
? 常言道:“父在天在,母在家在”,我深感失去双亲的痛!我希望在天有灵的父母,无时无刻用眼晴盯着,荫庇护佑他们的子孙,虽不能保佑我们出人头地,家财万贯的念想,但一直会保守淳朴善良的家训,牢记父母谆谆教诲,指引我们前行!
? 我写着写着眼晴开始模糊,湿润起来,父亲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母亲她那深情的目光,慈祥的笑容挥之不去,他俩喜欢叫我“幺儿”的乳名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文章的篇幅是有限的,我不可能穷尽父母的所有的爱和生活的点滴,但我会牢牢记住父母教育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做一个富有同情心,一个心地善良,懂得知恩报恩,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让朴素自然的家规,家教,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