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无意中看了《一个PPT主义者的成长故事》,这是秦阳(秋叶PPT团队产品总监)在2017年的一场演讲。而我之所以对这个有兴趣是因为我也是经常做PPT,用PPT的人,特别想看看专门教PPT的人是如何看待PPT的,结果看了之后收获很大,并且认为很有必要二刷。
我将自己触动的一些点梳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些:
1、要给自己多挖几个坑
第一部分提到的结构化思考中他提到一个挖坑策略,你只有多挖坑,你才会有意识的去关注到之前未关注到的东西。这个于我很受启发。
联系本职工作,以看商场为例,之前可能感觉看商场就是看楼层规划,动线,品牌,空间之类的,随着你关注面的扩大,你会看外立面做的怎样,入口怎么处理,品牌之间,1-2层之间怎么衔接,柱子怎么处理,商场客流情况,冷区热区的不同等等;
写作也一样,之前关注写什么主题,到底该怎么写?看啥写作类的书,报啥写作班,慢慢的发现,要关注的是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传播,如何积累等等;
所以,多给自己挖坑,多去看到之前未注意到的地方,结合他后面讲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化中的学习,把日??吹降拇笈乒愀娼岷辖鳳PT的视觉表达中,这块其实也是需要你先挖坑的,如果没有坑存在,你会忽略,或根本不会往那个方向想。
2、体系,长文,写书
这个还是结构化思考的内容,但这三种递进发人深省,积累素材成为体系(体系就是一个个的坑),写作长文输出体系,积累素材,继而写书。
他以自己举例,之前写1000字都难,但到后来一天能写七八千字,这全是拜先前的积累所赐,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做到,因为素材都有了,所剩的只是整合而已。结合他后面提到的写书要快写慢改,也是一样道理。
还有关于素材的积累,其实积累了之后要去整理,整理了之后要反复看,反复看了之后内化成为自己的才算真的起到作用了,而我可能只做到1,或者2,没有了后面的3,4,那就真的没意义了。
电脑里存了若干资料,基本没看过,这不是浪费吗?刚好最近想着要整理电脑资料来,实践吧。另外看到他放出来的一片一片的文件夹,真心觉得好用心啊!这种积累真不能水的,同时这块要联系之前的体系,把积累放到体系中去。
3、PPT是以沟通为目的
你的PPT到底是为了方便自己看,还是出于沟通的目的,让受众理解,这是个很大的区别,我过往把PPT当做任务去做,所以总是尽可能的为了效率省时,省力,很少从真正看这个PPT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报告如何表达才能讲清楚,如何表现才能让人更能一目了然。
其实这也是种以终为始吧,包括他后面讲到的如何自学PPT,就是奔着一个成果去做,因为做这个东西,需要学习那些相关的内容,这样学起来就更有效果。
4、价值化连接
我想要什么?的前置思考,我有什么?怎么从我有的到我想要的。通过你所拥有的资源,能力来创造出利他的价值来交换自己所需,所以关注点要放在自身价值创造,展示上才是本质,当然这也是利他思维的体现。
5、通用化延伸(技能迁移)
对延伸连接的思考,其实就是把做一项技能延伸到另一项上,从而呈现叠加放大的效应,这又是多维竞争了。其中的关键是第一要把这项技能真的掌握起来,第二,运用到其他领域,比如我学了不少调研,定位,但不会把它运用到微信,微博营销上,那说明我的学习还是没有太多成效的。所以,就像李叫兽说的,常常问自己这个东西还能用在其他哪5个地方那?
6、最小行动
在开始一项新的尝试时,对标行业大拿,给自己定下大拿百分之一标准的小目标。关于1%的小目标设定,通过这种设定来试错,看看自己对这件事物的体验到底是怎样的,愿不愿意继续投入去做,或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首胜体验,无疑是很好的。下次做新的业务,学习新的能力时,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来试试看吧。
最后,这些都是初步的收获,等过阵子再看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多看一些牛人的分享其实可以帮助你打开新的眼界和思路。
哦,差点忘了,这个演讲在腾讯视频里。
最后的最后,看到上周自己写的文章,关于给孩子制定日程,周末看到易仁永澄老师对日程的定义,感觉瞬间被打脸,自己又在瞎用概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