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修行之【精气神】新解——
精:精一。气:气和。神:神清。下面试简述之。
精一:精一,即专注于一,精诚于一?!疽弧浚酪?,真心也。在见到真心之前,【一】则代表观照自心之观照。未见真心时,【一】虽不真,亦不妨借假修真。见到真心后,【一】就有了真种子,继续【精一】,【一】就会越来越【精真】。
气和:气和,即气机柔和,和谐,祥和。气,既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身心整体的能量状态。
神清:神清,即心神清净、清朗、清明。神,心光也,觉照也。
在观心的时候,【精一、气和、神清】是调整身心状态的要诀。
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且相互促进,相互增益。
道家修行非常重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现借用这几句话,作为观心修行之借鉴。
炼精化气:在观心修行中,炼精化气,即是指训练【精一】到达一定程度,气就会自动转化,变得越来越柔和,从而达到【气和】。
炼气化神:在观心修行中,炼气化神,即是指训练【气和】到达一定程度,神就会自动转化,变得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清明,从而达到【神清】。
炼神还虚:在观心修行中,炼神还虚,即是指训练【神清】到达一定程度,心神就会自动转化,变得越来越无为,越来也无执,越来越无住,从而达到【虚明】——即我执破除,空性智慧自显之境界。
炼虚合道:在观心修行中,炼虚合道,即是指训练【虚明】达到一定程度,空性智慧本体进一步转化,逐渐达到道法自然之自然无为的境界。此时我执与法执皆破,心性智慧逐渐圆满。
需要注意的是,【精一】【气和】【神清】并没有严格的分界,且在实际训练中是【同时】训练的,既要注意【精一】,也要注意【气和】,还要注意【神清】。
【精一】类似于【戒】,【气和】类似于【定】,【神清】类似于【慧】,之所以说类似,是因为表述的角度不同,不能完全等同。
比如,【精一】的训练,既然要【精诚于一】,那么就要求心无旁骛,专注于观照自己的内心,此时,【戒】自在其中。但【戒】却无法完全涵括【精一】。
【气和】的训练,要求呼吸之气要柔和,身心整体的能量状态也要柔和。且【气和】之时,【精一】仍是基础,因此【精一】+【气和】,【定】自在其中,但【定】却无法完全涵括【精一】、【气和】。
【神清】的训练,要求心神清净,觉照清明,同时不离【精一】与【气和】,此时,【慧】自在其中。只是这时的【慧】还没有得到升华,更多的是一种基础训练。只有等到【虚明】——空性智慧显发,这时,真正的智慧才显发出来。
【虚明】的训练,依然不离【精一】【气和】【神清】,只是这时重点已经变成了【虚明】本身,而【虚明】,则【戒】【定】【慧】具足,【精一】【气和】【神清】亦具足。且达到【虚明】后,才是真正的【精一】【气和】【神清】,才是真正的【戒】【定】【慧】。
此时的【精一】,是【精一】于【虚明】,此时的【气和】,是【气和】于【虚明】,此时的【神清】,是【神清】于【虚明】。而【精一】于【虚明】,【气和】于【虚明】,【神清】于【虚明】,即是【戒】,即是【定】,即是【慧】。
有祖师言,最后还有一步【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以观心修行而言,这一步是指,此时已扫除一切名相,连空性智慧、真心、大道、得道、成道等语言名相皆全部扫除,回归于生活本身,在生活中起用,处处不离大道,亦处处无任何名相。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扫除一切名相,和光同尘,与万物同化。
以上诸言,不涉及道家修行,只是借道家修行中的一些概念阐述观心修行中的一点体会,仅供朋友们参考。
PS:精一,是根本。精一,即是时刻回到当下,回到对自心之观照。精一,即是精一于此观照。至于观照到了什么念头、情绪等,皆非重点。重点在于保持此观照,不离此观照,若有忘记,即警而觉之,重新回到此观照。此精一之功,别人无法替代,也非读书学习所能成办,须日复一日,长期训练。见到真心前,如是训练,见到真心后,仍如是训练。精一,则得一。古人云,得一万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