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采铜和他的新书《精进》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畅销书”,“知乎大v”等标签让我一直处于围观的状态。
后来看亚马逊书评评价还挺高的,以及今天它出了电子版,让我有点好奇,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于是选择购买了kiddle版。终于晚上想要和它谈谈了:)
读完第一章,觉得不过瘾,又读一遍,还做了笔记,还觉得不够,觉得还应该再笔记一遍。
第一章主要围绕“我们如何对待时间”展开。
时间是每个人有无限可能的保障和资源,你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1)你的时间观
心理学家津巴多提出了“时间视角”的概念,根据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如下图:
看到这里,那么你是哪一种,或者是哪几种呢?
津巴多认为最好的时间观是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用积极过去,享受主义和未来视角的时间观。并且能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切换。
同样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提出,应该有平衡式时间视角:延展的当下感,既可以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而存在于当下。
可以说这两种观点最终的指向是一致的,即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灵活切换。
(2)你怎样解决长期未来和短期未来的冲突
提到长期目标,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憧憬,未来我要成为怎样怎样的人。。
而最近你在做什么事呢,是否有利于实现你的长期目标呢?恐怕多数人答案都是否定的。
心理学家发现,远期未来的视角下,我们更倾向于抽象,概括的思考方式,思考做什么;而短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更容易思考怎样做,更多考虑可行性,而不会思考做什么的问题。举个例子
流星未来想成为一个心理学家,按计划,她应该有计划的开始学习心理学教科书??墒窃诳唇炭剖榈墓讨校⑾终庑┦槭翟谑翘菰锪?,所以她选择打游戏,看电视剧等简单,刺激的事情来度过她本该学习心理学的时间,年复一年,最终到流星79岁时她也没有成为心理学家。
这就是长期未来和短期未来的冲突。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冲突呢?
恰好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1.将长期未来的目标清晰化,分解成可执行的部分,分解到每年每月每周的任务。
2.短期未来的角度,提高逃避成本。如断网,用非智能手机等。
那用这个策略解决流星的问题。
1.a)清晰化目标:心理咨询师,5年后能够自己开展心理咨询,有自己的心理咨询体系,初步可以靠心理咨询养活自己。
b)分解任务:2016年,找好工作,积累基础知识;2017年考取心理三级证书,接触不同派别,找到适合自己的派别,找到自己合适的老师;2018年心理二级,同时继续学习;2019年视情况,能否独立咨询,或者做辅助性工作;2020年独立咨询案例。
个人感受:有时只有远期目标,因为站的不够高,无法细致分解,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积累的越多,站的越高,越有战略眼光。
2.与短期未来的冲突: 静下来慢慢看。每周只看一到两个综艺节目,无特别良心的电视机,不要开始看电视剧。
(3)你怎样判断一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
作者提供了两个角度:1)这件事在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也可以是心智,精神层面,称为“收益值”;2)收益随时间的衰减速度,作者称为“半衰期”,比如打游戏时体验很爽,但是停止后,这种感觉就没有了,所以打游戏半衰期很短;读一本经典体验很爽,读完后这种感觉还有一直存在,所以读经典半衰期很长。
按这两个维度,可以把事情分为四种,如图
当我画完这个图,突然觉得它跟下面这个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就不解释啦。
同时,也知道了,我做的都是横坐标下面的事情;大牛们做的都是横坐标上面的事情,这就是区别。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书上还有更多内容,我就不一一罗列了。而且这才是第一章呢。
那么,未完待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