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历来是大件事。温饱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动物们(包括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里的“饱”,指的就是吃饭的事儿。原始大森林和非洲大草原上的生禽猛兽,每天都生活在它们残酷的世界里,行动遵从“丛林法则”,或吃掉别的弱小动物,或被别的更强壮的动物吃掉,生活的全部意义似乎就是为了这一口吃的。而人类也只有在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以后,脑袋才能有可能去思考别的事情,慢慢进化到了现在的文明社会。但就是到今天这个时代,世界上仍然有某些落后地区存在吃饭的问题。有“忙碌一天,只为三餐”的说法,忙碌一生也似乎只是为了这一口吃的。
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不过的“吃饭”,在我国最少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我们的老祖先刚刚学会栽培稻谷的时候,就试着把收获的稻谷放在石板上,下面用火烧,把谷类炒熟来吃,这样的吃法严格来说还不算上是真正的吃饭。直到发明了陶器,据说是黄帝的时代,“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用陶器把谷物蒸出米饭,煮出米粥,才有类似现在吃饭的样子了。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都深深印刻着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的秘密,或许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具体情况已经没有记载,但隐藏在基因深处的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在我的北方老家,村子里的人见面,尤其是吃饭的时段,都互相问一句“吃了吗?”。其实他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有没有饭吃,或是想请你到他家里吃饭,而是相当于城市里问候语“您好”的意思。但潜意识里表达的还是今天有没有饭吃的意思。人类一路发展进化到现在,尤其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经常遇到饥荒的年份,是否是有饭吃,真实太重要了。吃不饱饭饿肚子的恐惧,就这样深深印刻在我们现代人的基因里。
吃饭的主要目的是为我们的机体提供宝贵的营养。有人说身体里缺什么,嘴就想吃什么。到了吃饭的时候,首先由五脏六腑发出信号,传给大脑。大脑根据需要和现实条件,组织力量采集,送入嘴里,再慢慢通过弯弯曲曲的消化道。这时候身体的各个消化器官都在加大马力开展工作,帮助这些食物消化吸收,获取身体需要的营养,剩余没有营养的渣子就排出体外。说起来简单,其实我们身体的这一切,是在没有高温高压,只是在摄氏37度体温下,就完成了在体外需要高温高压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我们每次吃饭后,肚子里要发动翻江倒海的生化反应来消化吸收,那我们人类真是太悲惨了!吃饭后平静进行的这一切,凸显出我们这个伟大而又神秘机体的精妙,据说这都是造物主的功劳。
我们每个人都怀念小时候吃饭的味道,那是妈妈做出饭菜的香味,这种味道会终生萦绕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两岸分隔几十年,一些当年去台湾的老兵,其实被抓壮丁去当兵的时候,不过十五六岁,但这些老兵直到八九十岁,在异乡生活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在家乡生活时间了,还是不忘小时候老家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人的味蕾在幼年时期,受到哪种味道刺激,这种味道刺激的味蕾神经就会特别发达,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尽管离开家乡已经六七十年,他仍然会怀念家乡的味道,想念妈妈做饭的香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时候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从早晨起床开门,到晚上熄灯睡觉,一天的活动,基本都离不开这七样与吃饭有关的事情,这几件事对现代家庭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在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候,温饱问题基本已经不是问题了,而吃饭本身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更多的意义。吃饭不再是吃饭,还是个人修养、文化传承、社交礼仪、感情交流载体等等,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美食家就是以吃饭为职业。美食家是我小时候最崇尚的职业之一,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那还是以为这个职业只是吃、吃、吃、就可以了,现在才知道还要描述,还要讲出来、写出了,似乎并不太容易做到。
男女朋友经别人介绍初次见面,互相不摸底细,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增进了解?!敖裢砬肽愠苑?!”是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感觉还可以,对方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思,受邀请的一方就会欣然应允;否则,就这两个人的关系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我们都听过“鸿门宴”的故事。当年刘邦和项羽大战在即,项羽邀请刘邦到一个叫鸿门的地方吃饭商谈战事。正当大家吃的高兴的时候,项羽突然提出让项庄舞剑助兴。实际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在宴会上利用表演的机会,刺杀刘邦。多亏刘邦早有防备,一系列操作化险为夷,不然说不定就没有接下来的汉王朝了。刘邦这四百多年的汉朝历史差点被这一餐饭抹去,这餐饭的代价确实昂贵。而我们现在常常用“鸿门宴”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的吃饭宴请。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宋朝请吃饭的故事。在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之后,担心和他一起打下天下的武将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下定决心要解除这些大将们的兵权。在一个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请这些战功赫赫的开国武将到皇宫里吃饭,酒过三巡,他借着酒劲说自己每天都怕别人夺他的皇权,从而寝食难安。“伴君如伴虎”,诸将们听完后个个惊恐万分,次日便都递上辞呈,被赵匡胤安排回老家好吃好喝好住颐养天年。而宋太祖成功收回了兵权后,就安心当他的皇帝去了。
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当年我们生活的农村就更是严重。在村子里生活的农民平时吃饭都是粗粮,基本见不到细粮和肉类,还不时会饿肚子。但村里有些特别讲究的人,临出门时会在自己嘴上用猪皮擦点猪油,看上去嘴唇油光灿灿,像是刚吃过猪肉的样子,在一群人面前高人一等,我想这时候他的肚子肯定感觉到受了很大的委屈。我们村里有个老光棍,不仅嘴上擦猪皮,每到一堆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还能吹牛,说自己生活好,每天不仅有饭吃,还天天有鸡吃,每天吃三个鸡。这可把别人羡慕坏了。有个人不信,有一天就悄悄地跟他到家,看看他的三个鸡在哪里?只见他回到家,锅里缸里什么都没有,就直接问他:你的三只鸡在哪里?他只好说实话:我是每天三个“饥”,饥饿的“饥”,不是长着翅膀的鸡??隙ㄊ悄愕亩涮砹?!
大家都生活困难,乡下人请吃饭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如果同时请多人吃饭,又是几个人同时在场的话,没有被请到的人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些甚至会变成世仇,说某某看不起人,事情过去很多年大家还是会提起。村里的老刘头平时喜欢和大家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一次村里有头有脸的王队长请大家到他家里吃饭,喊大家的时候老刘头正好去了厕所,没有被请到。有人和他说王队长请大家到他家里吃饭,请了好几个人唯独没有请到他。他马上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了,但强打精神,说狠话:叫我也不去!王队长听到后,就相邀他一起去吃,但刚刚说了狠话的老刘头觉得下不来台,就换了缓和一些的口气,对着众人说:就是去我也不吃!等大家落座,大家都等着看他到底吃不吃,只见他拿起筷子,飞快地就近夹了一块肥肉,边咀嚼边说:就是吃也吃不多!就这样,“叫也不去!去也不吃!吃也吃不多!”成了后来村子里的人调侃老刘头的一句笑话,在村里流传了好多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