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作为北京老牛儿童博物馆的课程顾问小组福利,有幸去到华盛顿,参观了Smithsonian(史密森学会,美国最大的博物馆研究协会)旗下三家博物馆的儿童区域。平常去博物馆,也就是走马观花,这次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才是真正领会到了儿童博物馆对于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如果能将博物馆教育(Museum-based education)结合到学校教育(classroom education)中, 对于小朋友从科学、艺术、音乐、历史等各个方面全面了解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国立美国原住民博物馆的儿童区域,讲解老师Adrian给我们展示了一个School Tour Lesson。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关于’容器‘的课程,其实已经将多个教学点融合其中。比如说,Adrian会首先问问小朋友家里有什么容器,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给予了每个小朋友平等的交流机会,接着Adrian会向小朋友展示一些原始的容器和现代的容器,讨论哪两个容器可以配对,当小朋友说出答案之后,老师不会简单地进行对错评价,而是会引导小朋友讲出这样分类的原因(e.g.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从而和小朋友一起探讨每种容器、每类容器的作用以及容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e.g. 原始人们会用竹篮当做锅吗?如果把竹篮放在火上,会发生什么呢?)。同时,这样一个课程也给小朋友们展现了时间的概念:古时候的人们的生活和现代的人们的生活。毕竟,从古到今的变化,一直也是博物馆教育的重点。Adrian说,“我们不希望一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太宽泛,而是就一个物体展开讨论(object-based teaching),从一个简单的物体引发小朋友们对社会的思考,让小朋友可以成为研究这个物体的专家。这样,在周末的时候,他们会充满热情地带他们的父母来馆参观,向他们的父母展示他们学到的知识,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节好的课程不会是抽象的、孤立的,而应该是与小朋友的生活、与他们所学过的内容有所关联的。这样才能将他们不熟悉的新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make the unfamiliar familiar), 同时激发新的思考 (make the familiar unfamiliar)。
在美国原住民博物馆的儿童区域,随处可以见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细节的独具匠心。每一份发放给参观人员的指南,都做了仔细分类--给参加school tour的老师、给自己带学生来的老师、给带小朋友来的家长,甚至还有给家长做课后参考的‘练习’。对于参观小朋友的年龄段,也有仔细划分。同时在资料发放区域一定会有一位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在无形中促进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p>
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开馆的Wonderplace儿童区域,随处可见的是真实的展品与模拟玩具的结合。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希望给小朋友和家长们带去对于一个事物的完整体验—真实的具有历史感的事物以及可以让小朋友玩耍的仿制品。
在拥有华盛顿最大室内大厅的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非隶属于史密森学会),小朋友们不仅可以了解美国建筑的历史,也可以在儿童区域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筑搭建。
在另一个展厅,可供搭建的积木体积从小到大,可以适用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对小朋友的大小肌肉能力都起到了锻炼的作用。
与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不同,这些积木都只有一个统一的蓝色。当问到为什么这样设计时,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不禁感叹: 之所以这些积木都统一了颜色,就是不希望小朋友被颜色固定了思维,比如树就应该用棕色的积木或房子就应该用砖红色。统一的颜色让小朋友们最大限度的专注于积木本身,专注于‘搭建’这个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 skill)。这也让我想起了TC艺术课程上老师一再强调的—不要总是纠结于作品最后 ‘像不像什么’,而应该想想‘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因为事物本身就不止一种表现方式。
建筑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在参观最后给我们展示了一堂《三只小猪》绘本的课程,故事的内容和建筑博物馆的展示紧密结合,从建筑稳固度等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个小朋友已经滚瓜烂熟的故事。
博物馆拥有普通学校与教室所缺少的资源,在美国,各种各样专业的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定制课程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了庞大的从实体展示到书本教案的支持资源,每一个细节都显示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用心。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也能有越来越多Child-friendly的博物馆,用博物馆的专业度弥补老师自身知识的局限,让小朋友走出教室,感受历史,感受社会,感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