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演技,是指表演的技巧。而所谓表演,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大众层面的,表演是通过一些技巧来实现对某种真实的掩盖、加工或扭曲;二是艺术层面的,表演是利用专业技巧来诠释事件、故事、意像和特定的艺术作品。
无论是哪种层面,表演都需要一些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音、形、情、意。参考电影学院招生时考的这几门功夫:朗诵、声乐、形体和表演,可以看出,培养一个演员,究竟在意的是什么样的内在素质。
首先是音。
演员表演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念台词。
因此念台词的功力如何,可以看做是演员演技如何的一个重要考量参数。有没有受过专门的台词训练可以看做是否科班出身的一个标志,因为这在专业的院校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国内演员里面,比较明显的台词功力好的,如王志文。你可以从和他对戏的演员很容易就对比出差异来。
评价一个演员演技如何,可以首先从台词入手,因为这是基本功。台词都念不好的演员,基本上都是三脚猫、半路出家的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唱歌的也喜欢唱而优则演,因为他们受过类似的声乐训练,觉得念台词不是什么难事。台词关可能倒是好过,但问题是,表演并非仅仅念念台词这么简单。
其次是形。
我们知道人在传递信息时说话其实只占了一半都不到的一部分,形体占的比重也很大。表演哑剧也是表演系的传统训练和考试科目。早在默片时代,没有对白,形体表演和表情几乎就是全部。
而直到今天,形体表演也依然是中高级表演技巧。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导,某电影导演带领该片主要演员进行某种体验,或某演员为演好某个角色特地训练了几个月。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和体验,掌握形体技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就好比你连枪都不知道该怎么拿,怎么演好游骑兵?
你只会在普通泳池里跳水的动作,怎么去演潜水员?如果说台词功底是基本功,那形体表演技巧则是硬通货,它更注重技巧,且不会贬值,也不会受到演员母语的限制,算得上是全球统一认证——华语圈的演员能混到好莱坞的,基本上还就是那几个动作明星。
再次是情,表情。
坦白的说,表情表演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从演技的角度来说,表情过于给力并非是好事。像金凯利那样的表情帝也依然不受奥斯卡的待见,原因就是表情过于丰富了。而金凯利最具野心冲击奥斯卡的《楚门秀》,面部表演反倒收敛了很多(可惜还收得不够)。表情是比形体更难以驾驭的高端技巧。
它有点像暴雪的游戏:易上手,难精通。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大致判别演员的面部表演技巧究竟如何:如果一个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长时间的特写镜头,那说明导演对该演员的表情还是蛮满意的;而如果观众看到这样的特写镜头也不觉得烦,那则说明该演员的表情技巧是过硬的(也有一小部分可能是剪辑技巧高明),能通过脸上的细微表情传递出具体的信息。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演员叫“偶像派”,他们是卖脸的,但不奉送脸上的表情,男的通常是扑克脸,女的通常是甜腻脸,他们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那是因为他们的粉丝只要看到那张脸就够了。
而演技派演员切忌这种偶像脸,因为这是会自毁前途的,除非能像莱昂纳多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变残。演技派需要的,是像汤姆汉克斯和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普通脸。
最后,意,意境,这是台词、形体和表情的融会贯通。
比如,你可以用故作沈稳的声音和表情,加上点烟时不断颤抖的双手这样一种组合来演绎出人物内心的一些东西,这比仅仅是脸上流露出害怕之情要生动许多。马友友说过,所谓大师,是把你所知的一切融会贯通,然后用你最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
台词、形体和表情的融会贯通是影帝影后们的登顶技巧。如汤姆汉克斯的阿甘,台词,形体和表情都达到了那个高度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个智商 70 的人物形象才令人信服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并彻底打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我们见过很多台词、形体和表情都合格的演员,但总就是好像差那么一点东西,那就是意境的缺乏。用这样的演员做主演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被诸如摩根费里曼、加里奥德曼或汤米李琼斯这样的超级配角给秒杀掉。
因为他们只是“演”某个角色,而上述这几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某个角色。三种手段的融会贯通是需要演员自己去研究和领悟的,这大概就是所谓“演员的自我修养”,某些气质和气场,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同时,演员这种职业的伤害性也基于此。入了戏而患上忧郁症的好演员两只手数不过来。产生化学反应而因戏生情的男女演员更不在少数——观众们可能大多数都对演员们对待婚姻如儿戏般的态度不满,但有时,这却实在是好演员的一种潜在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