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不觉已经在实验室做助手工作八个月了。在工作间隙喝咖啡的时间里,我经常和实验室的两位博士讨论各自的观点。这些讨论常常让我陷入思考,因为我对他们的许多观点感到疑惑。
实验室的氛围总体上很轻松,其中一位王博士常常告诉我,要主动追求“轻松的状态”。他认为,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先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如果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要选择复杂的方法。因此,他总是鼓励我多问自己:“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刚来到实验室时,我觉得一切都很陌生,神经时刻紧绷。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到“更简单的办法”似乎很难。王博士还提到,“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是容易的事?!彼?,很多看似复杂或重要的事情,如果用轻松和简单的思路去看待和处理,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然而,我的内心总是怀疑:实验室里的重要工作真的能如此简单吗?我经常带着这种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他争论。如今,王博士已经换了城市工作,但那些争论时的情景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最近,我读到了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的《轻松主义》。书中提到一个人生的杠杆——掌握原理。这让我对实验室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在实验室,我常常提许多工具层面的问题,比如:“实验记录做不好怎么办?”“仪器操作出错怎么办?”这些问题具体而琐碎,答案可能因环境而异。但格雷戈认为,只要掌握了“原理层面”的知识,我们就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原理是具有普适性的,它是我们思维的支柱,能够迁移到不同的领域。
回想自己,我缺乏耐心去学习实验室各种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更倾向于快速得到具体答案。然而,我逐渐意识到,原理的掌握才是“杠杆”。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基本逻辑,并通过实践加以运用,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同事们除了教我工作中的技能,还耐心地为我讲解原理,这让我开始尝试思考:轻松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其实也是这样。当我们讨论生活中的问题时,我往往只停留在工具层面,却难以解释不变的核心原理。也许这正是我和王博士观点“碰撞”的原因。
现在,我逐渐学会接受并珍惜当下的时光。无论面对无趣的任务还是未知的挑战,我试着为它们增添些许惊喜和乐趣。当生活的点滴被简单的方法和欢笑点亮,我们就更容易回到那种自然的轻松状态。学会享受生活和探索的乐趣,对于生活中所出现的心情,有趣的事情始终抱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许,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