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九天的研修班第一阶段顺利结束了。每一次参与或者遇见一些活动,我都在会心底里有很大的感触,但也就只限于当下那个情形,过后便忘了。而这次研修,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是:我要努力做出改变,学会开始记录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于是,我的第一篇记录由此诞生。
借此回顾我2020下半年的所有教育状态。
2020,对大家来说都是很特殊的一年。而于我而言,就更特别了。这学期,9月份,我刚休完产假回归学校,在工作与家庭里不断寻找平衡点,希望能全心全意陪伴宝宝成长。所以我基本每天到点下班就回家,更别提外出学习交流了,说实话,我一刻都不想出去。单单是每天上班工作下班遛娃,都已经够我忙得焦头烂额了??纱蟾湃松蝗缫獠攀浅L?,哪有那么多舒服日子可以躺着过呢,每天忙忙碌碌,十一假期过后,我更是跟着学校的安排去了贵州毕节帮扶数日。出发前的曲曲折折不再细说,反正就是从抗拒到接受,当然,最后真真切切感觉到不枉此行。曾校说得对,走出去看看,感受不一样的学生,对我的教学会起到促进作用。
有了贵州之行,这一次的研修班便没有抗拒了,只是有无法照顾宝宝的顾虑。起初,因为是自愿报名,我默默打开了文件,又默默关上了,假装不曾看见。蔡蔡主任是我的师傅,我的老师,我成长路上的贵人。每一次我默不作声,每一次我犹豫不决,每一次我考虑再三,她都会从旁指引,加以分析,不断鼓励我向前。这一次,她先是跟我说觉得我应该要去,我表达了我的顾虑她也理解;后来她还主动帮我问了,告诉我可以每天回家看宝宝的;接着在办公室里她与我分享相似的培训经历,动摇了我,在截止前报上了我的名字。现在回头看,很多时候都是蔡蔡主任推我一把,才有更好的我。
时光飞逝,忙忙碌碌中眨眼就要开班了。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这个连续九天、前后占用两个周末、需要连续二十天不休息的研修之旅。
第一天开班仪式很隆重,彭院长也来了,听完各种介绍,我才后知后觉这是由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高水准培训活动。一同来参加研修的小伙伴来自区内公民办各类小学,大都很年轻,绝大部分只有五年内教龄,甚至还有不少新入职的老师。我不禁数了数,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入职7年了。也就在这一瞬间,我猛然意识到,我最近的烦躁与压力,可能是因为我这“七年之痒”,我开始进入职业倦怠期。
随着开班仪式的完成,研修班的课程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从当天下午便开始按计划进行着各类讲座和点评,这几天里,我们按照“学-讲-研-评-用”的模式,各个环节不断轮换,专家讲座、专家点评、专家指导,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汇报,上课疯狂做笔记,下课围堵老师问问题,我们一起在食堂共进早餐午餐,一起在教室内趴桌休息……这九天里,没有教学工作,没有学生家长,没有作业试卷,我们如同回到了大学时光,在象牙塔里,只顾学习,不问世事。现在回头想想,虽然累,但是很值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在研修班正式开课前,我们便成立了班委。我不知道为何,与其他学校两位年轻又有才的老师被安排成为了班上的宣传委员。后来我想,这大概是让我来学习的吧,因为从杜老师和吴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对学习的主动,对任务的积极,对教育的热情。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他们的学校工作任务都是很繁重的,比如每周要出美篇,比如每天还要回校处理事务,比如教学设计要求新基础教案……我暗暗对比,发现其实我们学校是算比较轻松的了,起码,我们有相对的自由。所以我们的团队总是嘻嘻哈哈充满欢笑,有时候我听到看到其他学校年轻老师的劳累却默默做事,不禁为自己感到惭愧,我们总是说自己忙忙忙,偶尔还会抱怨或不理解,但其实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内心的困扰?;共蝗缦袼且谎崆翱悸?,做好计划,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充实过好每一天。
所以,在这里,一开始我感到恐惧和不安,后来因为大家的积极主动、团结一致,我反而觉得温暖、可靠。很高兴能通过这么一个班级,认识了一群互相打气、善良美好、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
【学,然后知不足】
越学越心虚,是我最初的感受。从部编版教材试用开始,我便带着我班学生一路走来,所以我对教材把握一直很有信心。我自认为我很清楚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很明白人文性与工具性双线结构,很了解课后习题的重点难点把握……
但是专家们带给我新的思想冲击,我发现,在教学里,我还是有不少忽略的地方;在教育中,我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我从韩吉旺老师的讲座中发现,我真的很少去关注课标,也不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然而这些,在深入学习后,我发现真的太重要了。而且,我的系统理论知识太缺乏了。
第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苏教授说的两句话:
①“老师的第一个素养就是不着急,等一等,没关系。拍拍肩摸摸头翻翻书,就有了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这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不仅如此,他也在整个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慢”的艺术。静待花开,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宽容,更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教育情怀吧。
②“真实的课堂总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常态,学生善于思考与发问,是好事情,在普通的大范围教育下,我们应该谨记尊重孩子的个性化,所以不要害怕,要勇敢去探讨,结合实际情况,理性加以分析,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
苏教授的讲座,让我想起了下面这句话。
还有陈小丽老师,她亲切美好的笑容,她接地气的课堂分享,她新颖厉害的教学设计,简直是让我立马成为她的粉丝。原来,语文教学可以这么简单.,却又这么有趣!我真的好想去她的学校里进修一年PPT呀!
还有李家栋老师的精读课文策略、鞠九兵老师的教学优化、韩立菊老师的阅读要素教学建议、王在英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都让我如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原来语文教学还有这么多值得我去研究探讨和努力的地方!
后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实战环节中,我更惊讶于同班的小伙伴们学以致用的本领和求知若渴的精神。他们时刻提醒着我,应当永葆对教育的激情。
可以说,九天的研修之旅,让我醒悟了,我不能做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我必须多学习多研究,赶上部编教材的变化,做一个新时代下努力追光的好老师。
【非淡泊无以明志】
在课程中,我们有一节名为“教师职业化发展”的讲座,内容与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相似,只是针对性不同,因为这个讲座具体到教师这个群体的生涯。说实话,我一开始非常不屑,甚至觉得与我关系不大,因为我的教师职业生涯已经第7年了,很多事情驾轻就熟,我总以为只要顺其自然就足够了。
这节课其实比想象中有趣,更重要的是,为我指点了一点方向。因为王教授有很详细的把各阶段形成的条件和因素,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所需要达成的梯度和目标都一一列出。我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件救生衣,有了找到岸边的感觉。
其实自从生了宝宝,再回归学校,我一直有点不知所措。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我感觉现阶段的自己平衡不了家庭与工作,我常常反思:是不是更应该放下工作,全身心去培养我的孩子??墒窍执?,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追求,更何况我的职业是祖国的未来,是教书育人,是一份良心活,也是我所热爱的。
有时候我会很懒,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每天得过且过;有时候我又很希望自己能积极向上,把握好时机,更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有时候我还很心急,觉得现在的我应该往科研方向努力,然而我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后来,我跟杨老师说了心里话,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顿感心安。
再后来,回到学校,我与蔡主任、我与曾校也说了自己的培训心得。曾校给了我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让我有种阔然开朗的感觉。
也许最后的最后,就像王教授在讲座里所说的那样,会到了“淡泊人生”的阶段。但是人生重要的从来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史铁生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所以,我想,最后能否成为一名名师,或者说,最后我必定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是又有什么所谓呢。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足矣。
我暗自许愿,希望我不辜负这些爱我的人。
于是乎,我写下这篇记录,日后累了倦了,回头看看,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