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注定将在影史留下痕?!?br>
《魔兽》
它强大到对口碑免疫。
《综艺》:它让我想起手机APP上混乱的弹窗广告。
《好莱坞报道者》:电影达到了“大杂烩”的新高度。
烂番茄综合新鲜度17%。
观众期待值高达94%。
似乎任何差评,都无法阻挡玩家狂热的心。
中国首映零点场的电影院是这样的:
虽然豆瓣评分已经从最高的9.1,跌到目前的8.3。
但仍有50%的人打上五星。
近两万条短评,这样的“跪舔”数不胜数。
我不关心电影剧情、因为游戏都玩过了;我不关心画质、因为再牛B的技术也呈现不了我的回忆;我不关心音乐、游戏背景音乐始终在我耳边响起;我只关心、电影上映时身旁是否有曾经的战友陪伴...
五颗星给“魔兽世界”这四个字。这是一次非正常的观影,一次魔兽玩家的狂欢。
“脑残粉”汹涌。
以致不少人将其与《小时代》并列,称其为男生的《小时代》。
何必。
诚然,电影版《魔兽》绝不如游戏般伟大,但依旧是一部合格的好莱坞大片。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执迷之物。
这些物即使幼稚,也是他(她)无可取代的记忆。
所以,今天Sir不想谈电影。
把时间留给游戏。
一起重温《魔兽》伟大的奥秘。
对玩家来说,是重温。
对路人来说,是认识。
真的,《魔兽》,不只是个游戏。
就像影迷提起电影,总会以王小波那句话做结——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魔兽》,也是那一个世界。
《魔兽》风靡全世界22年,全球玩家超过1亿。
为暴雪公司带来85亿盈利——
在游戏史中排行第四。
前三名分别是诞生于上世纪的《太空侵略者》《吃豆人》和《街霸2》。
这款画面看起来暗搓搓,一点都不美型的游戏。
凭什么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大作?
但是伙计,我心里有团火
迫切地想要证明我们是如此与众不同
《魔兽》核心人物,游戏设计师克里斯·梅森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
《魔兽世界》(以下简称《魔兽》)不是《英雄联盟》那样的竞技类游戏——
竞技类游戏的终极目标,是打败其他人,取得胜利。
这些游戏都有个清晰的规则——
里面出现的建筑、人物只是为了帮助玩家,完成竞技任务。
《英雄联盟》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就不及《魔兽世界》强大
但《魔兽》不同。
它辽阔的国土给了足够的战略纵深。
在这里,你的任务不是打败其他人,是“体验”另一个你。
所以,这个虚拟世界的真实度,至关重要。
只有架设出一个可信的世界观,才能让玩家找到归属,沉浸其中。
《魔兽》,无疑做到极致。
《魔兽》的世界观堪比《指环王》《权力的游戏》。
14个种族,12种职业(根据《魔兽世界》官网)。
这个庞大的世界,最初出现在游戏设计师克里斯·梅森笔下。
19岁那年,他当着暴雪高管们的面,信手画出艾泽拉斯。
然后他突然拧开颜料罐,在墙上画出了一副艾泽拉斯的地图
他就是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伙计们,这就是世界的地图”
跟《指环王》一样,里面无论精灵、矮人,或者人类,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精灵身材修长,矫健野性,善于射箭,有丛林范。
侏儒又矮又胖又壮,爱挖洞,有点土气,光是胡子就有很多款式。
为了增强存在感,设计师特地放大侏儒的头(可以跟右下角的矮人对比一下)。
但还是有网友吐槽:打奥山的时候,侏儒点不到……
坐骑也能反映种族特性。
人类骑马;而侏儒喜欢修修补补,所以骑的是机械陆行鸟。
矮人原本骑田鼠,后来改成山羊。
可能因为本来就小,骑个田鼠更看不到了
甚至同一角色的不同职业,都有独特坐骑。
术士的梦魇坐骑,就和普通亡灵坐骑不同——
那是只黑色成年公马,蹄和眼睛都有火。
他们还会在角色里加入“暴雪式幽默”。
兽人爱跳舞。
德鲁伊会模仿MJ。
如果你盯着海巨人看很久,就会发现,它会放屁。
海巨人会从体内排出一个泡泡,然后好奇地戳破它,就立刻被臭屁熏到。
设计师甚至精细到人物衣饰的细节。
他们的目标是——
看不到来往玩家穿相同服饰,我就满足了。
所以游戏中有几千件装备、服饰,供用户随意组合。
每个人物的躲闪、招架、格挡动作都有120多个。
加上怪物、大boss,非玩家扮演的NPC,加起来差不多有4000多个动作。
连简单一样兵器,背后都有故事。
当然,以上只是根基,《魔兽》最重要的精神是——
它如现实般,再现了人性那些暧昧不明的辽阔地带。
在《魔兽》的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正义邪恶”。
兽人不是邪恶的化身,人类也没有毫无来由的正义感。
好人们抱着一颗做好事的心,最后往往被贪婪和欲望引上邪路——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
而这些魅力,正是生活的投影。
游戏的主角,阿尔萨斯。
魔兽史上人格最复杂、最不被理解的人物之一。
本是洛丹伦的王子,善良、正直、勇敢。
人生赢家。
却在一场屠城事件后,命运大逆转。
最后被巫妖王诱惑,堕入魔道。
刺杀父亲,并毁灭整个洛丹伦王国。
《知乎》上有很多分析阿尔萨斯的帖子。
他的堕落,并不是编剧脑洞大开、突发奇想——
是命运使然。
他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强大的守护者。
而最终促使他走错路的,也是他对洛丹伦和整个联盟的责任心。
有人把他比作《星球大战》里的安纳金·天行者。
因为欲望,误入歧途。
这种由此即彼,复杂而不可概括的特质,不就是——
人性。
《魔兽》中,像阿尔萨斯这样的人物不在少数。
当这样一群血肉饱满的英雄,在命运捉弄下厮杀,整个故事也就有了传说中的——史诗感。
如按电影标准,《魔兽》绝对超越一般好莱坞爆米花。
无处不在的细节、复杂而庞大的故事线,多元又矛盾的价值观。
正是让《魔兽》跟其他游戏区别开来的秘密——
让用户沉浸其中。
魔兽世界是一款非常注重交互的网络游戏
每个版本,都是以玩家心态去开发。
正式面世前,邀请玩家亲测。
哪部分让他们感觉很气馁,哪部分又太难了
为了让这个世界可感可知,《魔兽》的每一个细节必须与真实接轨。
以音效举例。
开发人员平时没事,就会在工作室,用各种木棒钢条敲敲打打,挑出适用的声音。
脚步声也由真人录制。
声音采集师甚至会根据不同地表,匹配不同音效。
如果出现动物,比如《德拉诺之王》霜火岭上的狼。
他们就去动物园录。
游戏里的狼嚎来自六匹不同的狼——团队需要录制它们在各种情绪下的反应。
为此还故意惹怒狼大哥
一旦碰到现实不存在的物品,比如钢铁部落的酷炫机械。
团队会采集一切相关声音来混搭——
列车博物馆的铁道耦合器+铁路车船移动和撞击声+刹车声……
这还不够,他们想要有“威胁性和磨砂质感”。
最后他们去超市买了块干冰,尝试用不同利器在上面摩擦,才有了完美的“尖锐效果”。
说白了,如同现实中那些你从未发现但存在的细节。
《魔兽》之所以能接近真实,就因为它喜欢把力气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在游戏中,几乎每次活动,每位NPC,都有故事。
2011年10月,一个公会里的盗贼在兰州因为车祸去世。
公会全体成员在游戏里举行悼念仪式。
一路游行。
走到墓碑前默哀。
在贫瘠之地十字路口西北处,有一个叫“战士之魂神殿”的小山包。
上面躺着一位兽人,胸前握着剑。
其实这是暴雪为了纪念一位员工制作的。
他名叫科尔特(Michel Koiter,所以墓石上写着MK),参与了《魔兽争霸3》《魔兽世界》等游戏的原画创作。
但19岁时因心脏衰竭去世,那时正好是《魔兽世界》测试,于是制作小组就把他安插到游戏,供玩家悼念。
墓石前还有一位同样名为科尔特的灵魂医者
锦绣谷的闻道之座,有位名叫伊洛里克的猎人,在看手上的地图。
这个动作是故意设置的。
NPC的创作原型名叫迈尔克,2013年因为哮喘发作去世。
他生前就是路痴。
所以在游戏中一旦迷路,伊洛里克就会抽出地图研究。
每一次制作视频,《魔兽世界》都会找同事模拟场景。
所以我们能在幕后花絮看到故事版、真人演绎、预览片段、最终成片四个版本。
有位叫Johnson的建模师,非常喜欢演兽人。
有次模拟兽人撞上雕像。
一入戏,一头把墙撞裂了。
那可不是普通的墙。
他倾尽全力到把我们的内感应室的一面墙都撞坏了
但他事后回忆,还是呵呵呵——
不关我事,是他们叫我撞的。
这正是魔兽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堪比真实的,沉浸式的体验。
不管是人物设定。
我喜欢玩血精灵潜行者,我对这种被误解不合群的身份很有感觉
我喜欢玩圣骑士,因为他们通常都是拯救世界的人
为上帝和国家而战,我对此很有共鸣
每个人都能在《魔兽》中找到自己,或者是,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还是交互平台。
通过团队任务,天南地北的玩家相识相聚。
安其拉之门的开启
一旦他们踏进艾泽拉斯,就是魔兽世界的公民
这种强烈的归属感,正是很多人无法弃玩魔兽的原因——
支持我一直玩下去并不断回归的原因之一
就是我遇到的人们,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大家庭
作为一个老玩家,这个游戏给了我第二个家
许多在游戏中相识玩家,都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我们的儿子被诊断出白血病,社区的朋友们都热情地帮助了我们
甚至爱人。
我在WoW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了我的另一半
看到这,或许你对《魔兽世界》的故事仍然不了解,看电影时依旧会蒙圈。
如果再次听到玩家的齐心呐喊,红着眼眶鼓掌。
你也依然不了解。
Sir不可能让你们了解。
每个人都有他的青春。
这是他一生难忘的人事。
很多人说,玩家看《魔兽》,是为了情怀。
但情怀,绝不是一两句口号,“为了联盟,为了部落”。
说走就走的远方是情怀。
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每天低头苟且,干掉一个个问题,更是情怀。
动不动热泪盈眶是情怀。
为了那些别人以为的无用,用尽一生去修葺它,完善它,更是情怀。
在Sir看来,情怀不该只是虚无的浪漫。
它是笃定的实干。
或者说,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而我们爱《魔兽》就是因为——
为了那个世界,曾有一帮人,拼尽全力。
最后,想知道更多关于《魔兽世界》的干货。
可以去看看暴雪团队推出的,关于《经典旧世》《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大地的裂变》《熊猫人之谜》《德拉诺之王》六部游戏制作内幕的视频。
B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