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剧《大秦赋》为我们还原了战国末期秦王政一统天下的画面,让我们了解到了据我们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古中国社会。
这部剧第六十四集中,一代名相吕不韦走向了历史的深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阻断了战国末期这些个苟延残喘的国家的妄想,维护了大秦的稳定。
历史上对于吕不韦的记载大多是对吕不韦的批评,司马迁在其列传中评论吕不韦是:行仁义之事,与己心相背之人。
司马迁之后的一些古代文人对于吕不韦的记载呈现批评的态势,在他们看来吕不韦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老奸巨猾的商人,使他们鄙弃的对象,甚至当成正面臣子的反面教材,用来警醒世人。
然而吕不韦有何过错能让他们这样评价一位努力上进的人呢?
其实那个时代的的礼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无法理解,现代的社会成为像马云,马化腾等等这样成功的商人对于对于人们来说就是自己最大的理想。
只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们,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做好当下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在古代的封建礼俗中,由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商人被定义为投机取巧之人,虽然很有钱,生活无忧,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下,甚至就连一名要饭的叫花子都可以瞧不起他们。
在老百姓的眼里,商人是吸他们血的人,他们这些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通过不断地转手货物从中赚取利润的人,是不劳而获的人,是一群懒惰且狡猾的人。
统治者们为了鼓励人民大力耕种,更是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些统治者普遍的认为经商虽然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富裕,但是如果人人都去经商那么谁来种地?到头来会伤及一个国家的统治根基,所以“重农抑商”这个政策自周朝开始就一直被统治者执行着。
这是吕不韦要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后来他毒辣的目光看向了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在他的帮助下嬴异人成功地逃脱了赵国,回到了秦国,在后来也是通过吕不韦的帮助下嬴异人才成为秦国的王。在这种条件下吕不韦为什么没有资格成为秦国的二当家,况且在他的治理下秦国欣欣向荣,国力并没有衰退。
就比如现在的阿里巴巴,股份占有最多的是日本人,你又能说什么呢?马云当初创业的时候,在四处求人,寻求资金帮助的时候中国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投资的,反而是日本人孙正义(安本正义)给他投的资金,这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所以吕不韦并没有什么过错,他只是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打压,在社会上流传的“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这句话也让早期的吕不韦很受打击,好像他天生就是不被世人所喜欢的。
在嬴政登基之前秦国民间都在传吕不韦是嬴政的亲生父亲,在《大秦赋》这部剧中更是出现了秦王政认父的场面。其实吕不韦能将怀孕的赵姬送给嬴异人的几率很小的,再者当初的吕不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自己的人生抱负能够得到实现。再者在那种社会情况之下吕不韦很真不敢这样做,毕竟他没有春申君黄歇这么疯狂。所以吕不韦将怀孕的赵姬送给嬴异人这种说法很没有根据。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至于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样子的吕不韦才最符合商人的应该有的样子。就是要将吕不韦商人投机取巧身份刻画的淋漓尽致。
再者如果吕不韦如果真是人们认为的奸商,那么秦国就将走向衰退的道路,因为这个样子的吕不韦肯定会想郭开一样不断的敛财,如此国家又怎么不走向衰弱,但是秦国并没有走向衰弱,反而在吕不韦的带领下不退返进,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并且数次击退六国来犯之敌。
还有一点理由,如果吕不韦真是像那些古代学者说的那样,那么吕不韦很可能会像田氏代齐一样逐渐取代赢姓一族在秦国的统治地位。他完全有机会这样做,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在他的领导之下秦国有条不絮的蚕食着六国,并且帮助亲王平了嫪毐之乱,维护秦王政的统治地位。
其实历史上对于秦王政的真实评价应该是像“苏秦”、“张仪”等这些秦国著名的名人一样流传千古,但是只因为他有商人的身份才导致他找来后世之人对他诸多批判。其实吕不韦在战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吕不韦为秦王政积蓄的这些力量,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想要实现的梦想也不可能在秦王政时期就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