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八,王阳明决定次日出发赴广西,作《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何语?殷勤莫愧别离筵。
当日,钱德洪和王畿讨论心学的宗旨,王畿认为,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爲善去恶是格物”,恐怕还不是彻底的话头。如果心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知、物也都是无善无恶;如果说意有善有恶,那么心就没能无善无恶。
钱德洪曰则认为,心体原来无善无恶,因外物熏染,心体就对善恶有了分别,爲善去恶,就是回归本体的功夫。如果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还要功夫干嘛?
当天晚上,大家都散了,两人却候立庭下不走,王阳明就和他们移席天泉桥上。钱德洪就两人论辩的情形向老师请教。
王阳明很高兴,他说:“正要你们有此一问,你们的见解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王畿应该用钱德洪所说的功夫,钱德洪必须悟透王畿所说的本体?!?/p>
王阳明对钱德洪说:“所谓的有,那是你自认为的,良知本体原来无有。太虚之中,何物不有?但又有哪一物能成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也是如此,回归了心的本体,还需要再花什么功夫?您需要朝着这个方向用功,就对了?!?/p>
王阳明又对王畿说:“我们引导别人会有两种情况:利根之人可以直接从本源上悟入。心之本体原本明莹无滞,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中人及以下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只能从意念上下手,教其爲善去恶。等到渣滓去干净了,本体也就明莹了。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那是对上根之人说的,但是这样的人很难遇到,即使颜回、程颢也自陈上根,所以用它来教人很难。钱德洪的观点,正是我为中人及以下所立的法门,如果对他们说无善无恶,那么功夫会没有着手处,不免落入虚寂?!?/p>
王阳明说:“夫子因时立教,谓之权法,不可执定。体用显微只是一机,心、意、知、物原本就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应,其机自不容已,无善可名。若本体有善有恶,则意动于物,非自然之流行,着于有矣。若意有善有恶,则知、物都有善恶,心也不可谓无善无恶了。”
王阳明总结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意之动,知无善恶是良知,物无善恶是格物。此四无说,是从本体上说的,是为上根人立的教;有善有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四有说,是从功夫上说的,是为中根以下人立的教。前者是顿悟之学,后者是渐悟之学,从有上入手,最终得无。
但上根之人太少,所以我一直没有道出四无说,否则一般的人都接受不了,反而不利于心学的传播,因此王畿不宜将四无说轻易示人。而且,吾人凡心未了,虽已得悟,不妨随时用渐修工夫,所谓上乘兼修中下也。而钱德洪则须再进一步,方能玄通。
钱德洪资性沈毅,王畿资性明朗,故其所得,亦各因其所近。若能互相取益,使吾教法上下皆通,始爲善学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