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女儿洗澡,突然就很想写点什么,然后想起来我不如写写我现在正在干什么吧,哈哈!
我设计了两个年龄段的课程,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有艺术、妈妈、讲师、培训师、心理学、等一系列背景的产物吧。
一门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绘画心理;另一门是针对小学生的——绘画思维(心理为辅)课程。
今天先说说绘画心理
Q1:只收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是吗?
其实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身体会有感冒,发烧,过敏等症状,心理不健康没有这么明显,但是它是一个积聚的过程,有些父母教养不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自己还无意识,等孩子大一点了,有明显表现了,才意识到要找心理医生,可是就像看中医一样,调理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有些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
好些人还停留在身体健康就是健康的层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应该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Q2: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
我们且不说那些需要去医院的级别,就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些不自信,有些情绪波动较大,有些孩子社交有些小问题,有的孩子晚上做噩梦好多年,有的孩子不想上学,有的孩子恐惧考试,有的孩子特别调皮捣蛋……
很多问题是“发展的问题”没错!不过孩子上幼儿园,老师整天找家长;上小学老师整天找家长,我感觉好些家长Hold不住,所以亲子关系进入了恶性循环中吧。
Q3:那你是治孩子的吧?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去找问题的源头!我觉得需要咨询的孩子并不多,所以我主要是做家长的咨询。
有些孩子我看着都挺好,在家长眼里就各种问题,其实是家长看待孩子出了问题。
好些家长好焦虑,整天各种担心,各种瞎遇见,“我怕以后……”“我在想长大了这样怎么办?”“我看人家孩子都挺好,我孩子怎么这样?”
很多时间,家长的观念变了,思维模式变了,他们就会发现 孩子挺好!当然好多是复制了原生态家庭的问题,不自觉的成为了父母管自己那样,所以我更多时候做的是父母的个人成长。
Q4:那你到底教孩子画画还是干嘛?
本来我就是艺术生,以前我很忙的时候,没那么多时间陪虫草,后来我妈看着人家孩子都去学画画,就很急着也要她去,结果呢,第一节课回来,我就傻了,画成那样……后来我妈很热情的坚持送她去学画画,很偶尔的几次,我去接虫草下课,看见孩子们画的都差不多,我才意识到,所谓的自己画是什么概念,其实也就是跟着画,照着画,后来我也差不多快辞职了,所以美术兴趣班我坚决不让再去了。
老师教孩子画一只猫咪,孩子也会观察,可很多时候还是会照着老师的画,只不过画的好坏而已罢了,这么小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有什么可教的呢?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局限和投射,所以,我们比他们老了几十年,我们怎么去教我们的新生的孩子们呢?
我一直主张,随便画,在不学技法的年龄段就该随便画,练观察力,多看多观察就是最好的老师。思维定死了想再突破就不那么容易了吧。
话说,绘画心理作为表达心理的一个分支,不能随便画,那么画面里要表达出来的场景以及细节对我做心理的推测就没多大用处了!
有一次我搞亲子工作坊,妈妈画儿子,儿子戴着眼镜,妈妈画的儿子不带眼镜,所以说明,妈妈不希望儿子戴眼镜,希望儿子视力好!后来问妈妈,果然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是引导她还有眼镜忘记画了,那么也许我就不知道妈妈对视力下降有个“梗”了。
Q5:一周一次课就够了?
其实对于学龄前孩子,一周一次美术课真的是可以了,孩子喜欢画画在家也能画,对于学到的一些新东西,新方法和新材料也要有个消化过程。
孩子们有时候对一个知识的理解是在睡眠中再加工的,所以有时候你和孩子说一个事儿,他们还不太明白,睡一觉后,感觉就好一些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需要给孩子消化理解的时间。
作为家长,你天天盯着我和我聊孩子的问题,我觉得也没必要,你总得给孩子点时间来改变和发育吧,所以一周一次 有困惑预约我一对一咨询就挺合适。
Q6:来多久有效果?多大孩子适合?
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越早介入越好,这也就是,我最终还是开了小班,因为我发现低龄孩子们的行为改变会很快,只要父母配合度较高,基本2-3个月都会有很大变化和进步。
同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愿意收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你让我做个案咨询我愿意帮你们理一理,可是你希望孩子在我这里上课,我会觉得意义不大了。好多事情已经不是这么简单就容易解决的了,因为孩子的坏习惯形成了,问题凸现了,父母的改变也同样变的困难。
Q7:作为咨询师,你不是该和来访者保持距离吗?
我想说,我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孩子,而不是成人!
和家长们的咨询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所以想要做好孩子的咨询,就要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很多针对孩子的咨询也都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为的也是快速建立彼此的信任。
孩子不断的在成长,在发展,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还带着个体特征和原生态家庭的烙印。
那么你愿意按咨询费来付费还是愿意按照美术心理课来付费呢?我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花那样一笔很贵的费用去给孩子持续做咨询吧!除非是特殊情况,那样的经济支出也是非常贵的一笔费用了。
所以对孩子来说,我们在平时上课建立的信任是不一般的,这也为我日后一对一的咨询打了基础,当然,和父母建立的链接也更深,因为我会更客观的来看待孩子,解读行为背后的可能性。要是大方向错了,你做什么都是无用功吧。
Q8:怎么来理解你的定位?
我给出的回答是:“定制”,我做的是心法,是道,不是术,所以我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所以还是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来定制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是在陪伴一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家长,只要每个阶段都可以变好一点点 那么积累起来的就可能是大方向的不同了。
孩子的问题,宁可早些用心,也不要到长大了再去想办法,给孩子和家长带来的伤害一定会比早介入的要大很多。
So,下一篇一定是写绘画思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