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正念父母心》第50-65页。正念养育的三大元素是:自主权、同理心和接纳。今日学习的重点是“同理心和接纳”。
为了提高阅读转化率,今天读书后不做摘录,而是合上书本,凭回忆和思考直接做读书札记。
01 缺乏同理心和接纳的父母,有哪些表现?
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比如:认为孩子是在“操纵”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批评和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权威和指令。
忽视孩子的需求,不明白孩子的困境、痛苦。
过分约束。
蔑视。
厌恶。
反感。
愤怒。
打骂。
虐待......
作者卡巴金博士不止一次在书中以自己的养育经历为例,来描述自己曾经面对女儿缺乏同理心和接纳的样子。看到这些内容,我深受感动。连正念疗法的创始人都有短暂的失去正念的时候、都有不能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的父母读者们又何必一定要自己塑造一个不可能的完美形象呢?
在每一个困难的养育时刻后,卡巴金接纳自己、以正念觉知自己和孩子,从而找到更好的养育子女的方式,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02 我们为什么有时缺乏同理心和接纳?
第一,在孩子的需要和父母的需要一致时,父母比较容易产生同理心。但是,当两者的需求相冲突时,产生同理心就不那么容易了。
第二,不同的父母可能在不同的特定场景中容易缺乏同理心和接纳。对于某些人来说很容易理解和接纳的事情,对另一些人却很难。反之亦然。
第三,父母内化了自己早年生活中的被养育经历,其中有可能存在缺乏同理心和接纳的经历。
第四,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和孩提时代没有得到充分的同理心和接纳,因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而采用回避或否认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此机制作用下又回避面对自己孩子的痛苦,不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同理心和接纳。
03 缺乏同理心和接纳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是有缺失的。有一部分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情感可能被关闭、避免表达。
孩子将不能自由地感受和表达真实的自我。只能以符合他人期待的方式表达和行事。
04 如何培育同理心和接纳?
第一,从情绪上培育。方法是做正念冥想的功课。对自身的情绪加以觉知,像对待变化的气象一样,不带任何评判。只有能全然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全然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有的人要求自己一直保持情绪的乐观、积极,不接纳自己的所谓“不良情绪”(如悲伤、痛苦、愤怒等),认为这些情绪不好。因此当孩子表现出悲伤、哭泣、愤怒等所谓“负面不良情绪”时,便不能理解、也不能接纳。
这些人特别适合做情绪觉知的正念冥想练习。
第二,从认知上培育。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往往决定了我们如何反应。因此,当孩子做出与我们期待不一致的行为时,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和他们的行为,也会决定我们采取的对策。
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盲区越大,我们就越会依赖习惯性的破坏性的方式应对。为了减小我们在养育方面的盲区,我认为每个人都要掌握两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多读好书,多反思、多践行。比如像《正念父母心》这样的书。
在培育同理心和接纳方面,本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立马可用的一些认知策略。例如,把孩子们的捣蛋、情绪爆发等行为看成是能量的宣泄或释放,看成是他们探寻出口的尝试、看成是他们陷入某种困境的信号...... 都有助于我们放心评判、避免自动化的破坏性反应方式。
第二个法宝是多与有见地的人交流。通过分享自己的困境,在交流中,我们很可能会直接获取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从行为上培育。行为上,在面临困难的养育情境时,父母们可以至少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安然度过?;?/b>,待“风暴”过去和平息。第二步是带着正念认真思索一些问题,例如:当时发生了什么?孩子为什么会那样?他有什么需求?他遇到了怎样的困境?父母的情绪如何?父母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如何以联结彼此而不是伤害彼此的方式处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