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周的周三晚上,是儿子参加乐高课的时间。一般都是妈妈先从幼儿园把儿子接出来,去必胜客或者大家乐吃晚餐,之后交给我把他送到培训中心。儿子的心情总是出奇的好,一路上蹦蹦跳跳,欢声笑语,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爱极了这件事。
我把他送过去后,便有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自由时间,一般我会稍坐一会,看儿子的课堂正式开始了,便走去外面四处闲逛一下。我会看到络绎不绝的孩子们上上下下地挤在电梯里,有的似乎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有的背着书包穿着校服,在大人的陪同下奔向不同的培训机构。
我忽然想到我就是那些大人中的一员,不免不好意思起来。我一直自诩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在某些方面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工科男喜欢看书写作,作为一个爸爸喜欢花时间陪孩子玩,大早晨不睡懒觉跑去游泳,工作上没有上进心不懂迎合。当别人在勤勤恳恳地努力上进为了一步步往上爬而焦虑时,我觉得活在当下随欲而安我行我素挺好。当别人精心策划着自己孩子的时间努力学习各种技能爱好时,我觉得健健康康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地成长就很重要。
然而,当我跟一群小孩子挤在电梯里,透过电梯的镜子看到那个略显疲惫的自己,我忽然莫名地悲哀了起来。
我利用这个时间在外面慢悠悠地散步,散步的时候我常常想关于我的儿子宋小壮的故事。我会想他在这段时间都是怎么生活的,而我和妈妈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会想我小时候是怎么生活的,而我的爸爸妈妈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印象中父亲给我设定过好多东西,没有一件能够实现,因为那从小就不是我想要的。比如去县城当一名小学,中学或者高中老师,比如去我们兖州矿务局当一名矿工,比如跟着他当一名建筑工人。他没有规划的东西或者严格禁止我做的事情,到最后因为本性使然加上自我的努力,反而让他大吃一惊。
所以我对于把儿子送到乐高这件事,竟然有些后悔起来。我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直言不讳地跟我说,除了学费贵,不明白乐高这种东西学了有什么用啊。
是啊,我为什么要把他的自由时间人为地安排? 如果他不太喜欢呢?如果他觉得玩乐高还不如在小区里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奔跑撒野更快乐呢?学乐高到底能锻炼到什么能力还是剥夺了他自由玩耍的时间?
幸运的是,他真的很热爱,他玩的时候非常专注,他会用不同的积木搭建千奇百怪的东西,他会认真地思索。我觉得并没有限制住他的自由,反而能够释放出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爱好,这,其实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我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中,外面漆黑一片,只有若隐若现的街灯和身边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招牌上的霓虹灯闪烁不停,让我越发地焦虑起来。
而对于宋小壮,我不自自主地在想,对于他的人生,我会有什么期待,或者想过什么规划吗?
2
我一直觉得他很聪明,其实现在的小孩都够聪明。人的大脑神经的关联和人与人的接触相关。毫无疑问,古代的人能够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终其一生,能接触的人只有大概几百人。 而今天我们通过网络通讯和其他各种手段,能够接触到的人和事的能量密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通过手机上的QQ音乐学歌识字,通过电视上的巧虎视频学各种生活习惯,通过宝宝巴士学数学英语,通过在幼儿园里和老师小朋友的接触,学各种新鲜的东西。他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接触的已经足够多,我不知道应该怎么介入或者干涉。
通常他从学?;氐郊?,就会跑到我面前,神秘兮兮地说一件事。爸爸,我今天认识了一种新的昆虫,这是一个秘密,你想不想知道。我会故做惊异地表示想知道。他便会让我蹲下,趴在我耳朵旁边,小声地说,这个昆虫喜欢用身体把粑粑滚啊滚啊滚到它家里,特别恶心,它的名字叫屎克郎。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时刻,他把这些他津津乐道的新鲜事分享给我的时候,我觉得我获得的快乐甚至要大过于他,而我的快乐同样会带来正面效应,他会更愿意给我分享更多的他认为有趣的事情。
幼儿园的老师在手册中写到,壮壮在画画选颜料的时候说,他喜欢冷色调,因为冷色调会让他觉得有种安静的感觉。
我一直觉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不应该给予太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设定的规划。我非常不喜欢的一句话叫,你做错了??稍谙质抵形液纬⒉皇蔷U庋?。
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你做错了。玩具玩完了不放回原处,你做错了??词只锤雒煌?,你做错了。爸爸妈妈让你干什么你就不干,你做错了。
因此我会变得很焦虑,这孩子怎么会这样,不听话,叛逆,怎么这么倒霉,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乖?
细想下来,我觉得这里面核心的东西是接受。你还没有接受你的孩子,你觉得无法理解孩子。你在用你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宋小壮非常喜欢玩手机,只要拿到后,不严加呵斥是不会轻易放下的。他一般会主动地说,爸爸,我就玩5分钟好不好。我会说,好的,5分钟后你就还给爸爸。每次时间超了,都会发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手机大战,结果呢,宋小壮躺在地上哭鼻子,耍无赖,完全无视他的承诺。
妈妈会说,你看他哭的那么可怜,就让他玩一会吧。我知道妈妈有点不忍心,我看到他在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也有点不忍心。但我一定跟他说,那没办法,这是规矩,我也不愿意看到你这么难受,但是规矩是谁都不能更改的东西,咱们两个都得接受。但是你的难过,你的愤怒,你的哭泣,或者所有的不舒服的反应我都接受。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但我无能为力,因为你破坏了规矩。
我不知道宋小壮能不能听得懂,但我发现他的哭声已经变小了。
我觉得接受是家长与孩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个连接点。只有接受他,才能正视他的缺点,而不会忽视他的感受。一旦他觉得他的感受你能觉察到,他就不再会表现的那么情绪化了。
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句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让多少失落的人找到了慰藉。
3
妈妈总是报怨儿子性格急躁,喜欢发脾气,有时候还打人。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知道,他的妈妈性格就很急躁,他的爸爸有时候也爱发脾气。所以这是天生的基因。有什么办法呢?
妈妈一胆惆怅地说,那可怎么办呢?我可不想壮壮经常发脾气,一言不和就着急生气。这样容易得罪人的。
我说,改不了的啦,天生的。
妈妈马上变了脸色,摆出要吵架的阵式,什么天生的,都怪你,不好好教小孩子,就知道看书,游泳,打球,有什么用啊。
我也急了,怎么没教他了,这是能教出来的吗。
反正你以后少去游泳,多把时间花在儿子身上。
儿子看到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抗,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皱着眉头,握紧了拳头,嘴里喊着打打打就一个人跑去客厅了。
当有一天心平气和地时候,我和老婆都躺在床上,又在讨论儿子为什么喜欢发脾气的话题,我把刚才那个场景跟老婆复现了一遍。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这原来就是家长本身脾气性格好不好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情绪反复无常,一言不和就发脾气,吵架,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感。如果我们沟通起来通情达理,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料的,不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孩子也就不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脾气。
发脾气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做错事的时候发脾气,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但胡乱发脾气,后果就严重了。
4
我也常常报怨儿子不太懂礼貌,见到人不主动打招呼,在外面乱扔垃圾,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诸如此类的事情。
直到跟一个朋友聊天,她用简短通俗的话道出了我的困惑。
其实,孩子就是跟家长一模一样,你是什么样,他就什么样。 你谢谢送外卖的,他就会谢谢。你把家里每天收拾的干净整齐,他就不会乱扔垃圾。你的生活里面不给别人添麻烦,他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我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我的身上有那么多我未曾关注到的问题。真是细思极恐。我本以为这些都是孩子的错,我的目光一直只停留在他身上。我总是要求他见了外人要主动打招呼,可我在电梯里从来不与陌生人示意。我总是让他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可我却经常性地把脱下的衣服堆在沙发上,用过的碗筷不及时清洗。我总是让他把玩具分享给别人玩,可儿子一拿我的手机我就呵斥他不能玩爸爸的手机。
这些习惯,这些礼仪,这些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标签。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懂礼貌,就很容易被周边的人所接纳。一旦被周边人接纳,就会产生强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会变得更加的健全。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便能赢得周围人的尊重,他今后的生活、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就会融洽。孩子内心的平和,心情的愉悦,他找到了他自己的兴趣,他的生活状态很松驰,便会更加地知足常乐。
忽然意识到,对于宋小壮的成长,我所期待的,其实并不是按照“我都是为你好”的方式去强制性地塞给他一堆我认为他应该掌握的技能的方式去成长,而是让他深刻地相信,他最应该获得和学习的,是有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5
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焦虑状态。尤其是看着身边熟睡的宋小壮。我明显感觉到这个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某种我所不熟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楚。
于是我把目光从他的身上移开,开始想到我远在家乡的爸妈。
爸妈和我们一起住的那段时间,我经?;嵋蛭恍┬∈潞退钦常踔粱岱浅>谏サ厝衔堑哪承┳龇蛑蹦岩岳斫?。
比如,我妈在家里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关灯,不管哪个屋的灯亮了她就要关掉。
我说:妈,这个灯是节能灯,你一开一关其实并不省电,还会损耗灯的寿命。虽然它亮着其实耗电很低,反而是节约的。
我妈说,哦,真的啊。然后又关上了。
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无论你说多少次都没有用。因为她成长的年代电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她生长在没有电的环境下,节约用电是她童年的烙印,所以你告诉她,她即使好像明白了,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妈妈是一个不会把东西轻易丢掉的人。在冰箱旁边或储物架的空隙中,总是塞满了买完东西后不要的纸袋或塑料袋,甚至买螃蟹时绑在身上的绳子也不会丢掉,而是绑在储物架的侧楞上。
留着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我经常在她面前挥舞着这些纸袋说。
万一需要用的时候找不到多麻烦。
这种对话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无论如何妈妈是不会改的。丢不掉的不只是这些垃圾袋,冰箱里也总是塞满了食物,吃剩的东西从来不会白白扔掉,放在冰箱里有时忘记了几天后才发现,发现了又不能吃了,倒掉的时候还在喋喋不休,太可惜了,啥时候放的,怎么忘了呢。
回想起这些,很明显是在不自觉中嘲笑着老一代的父母。觉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与我们格格不入。
我又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即将迈入中年的80后,成长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也依然没有摆脱贫乏的烙印,贫乏的烙印会使我们这一代人变得贪婪更多,需求更多。
我们在不知觉中步入“比较”的怪圈,比谁的收入高,比谁的房子大,比谁的车子贵,比谁的孩子更优秀,这些物质层面的比较,让我们暴露在赤裸裸的不安全感和焦虑之下,让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明显高于父母的那一代人。
我们的这种行为,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已经很难改变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呢,睡在床上的宋小壮呢?
他成长的环境跟我不一样,他可以不必如此,我们对于世界,对于索取,对于成功,对于财富的那些需求,跟他的肯定不一样。 至于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我无从知道,也没有办法知道。
但正因如此,我不希望把我们身上所固有那份不安全感和焦虑影响到我的儿子。
只要能记住这一点,可能就会对孩子更多的松驰,让他自己去形成他的人格,去发掘他的兴趣,而不把我们内心因成长过程当中所积淀下来的焦虑转移到他身上。
我觉得那种转移才是最可怕的东西。
6
睡觉之前,我看到桌子上放着的口琴,轻轻地吹起了《天之大》,儿子本来兴致勃勃地在搭积木,马上停了下来,跟着我的琴声哼唱起来,然后不由自主地走到我跟前,轻轻地跟我说,爸爸,你教我吹口琴好不好。
我停了下来,把口琴放在他面前??辞宄?,这把口琴有24个孔,分别对应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每个区都有7个音符, Do Re Mi Fa Sol La Si,每个音符呢,吹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需要吸气,有的需要呼气。
宋小壮听得目不转睛,非要亲自尝试一番。
妈妈在旁边插话,你是啥时候学会的吹口琴啊。
应该是在高一的时候,15岁吧。我想了想后说到。
看,壮壮3岁就有这么大兴趣学了,你3岁的时候会啥,歌估计都没听过几首。
是啊,他比我们真是幸运太多了,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那你觉得等小壮长大了,他的烦恼会是什么,他会不会也像我们现在一样有着当下时代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呢。
不知道,肯定会有,但到底是什么只有等他长大了他自己才知道。我们焦虑的是金钱,物质,奢侈品,学区房,他们可能更在意的是读什么书更有益,受什么教育更合适,做什么工作更愉快吧。
唉,这算什么烦恼啊。
别聊了,给儿子洗澡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