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李安1995年导演的《理智与情感》,结合他在自己自传叙述拍摄该片的经历,原来电影艺术真的无国界。
作为华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李安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但处处又透露着西方文化的融合,
就像他成名作《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等系列电影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差异,很形象地诠释了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产生的最新的文化变种,这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更是包容文化的突破。
比较李安导演的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两姐妹,和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薛林二人性格特点,都有共同的人性共同点,也有不同性格造就的人生悲喜剧。
让人在感慨英国传统贵族的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小姐们,都是有着同样的爱情烦恼。
这种历史的传承性,在对比美国式的多元文化现象,立马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积淀,但又是束缚和自由之间挣扎,这就是文化传承的迷茫性。
?
一、林黛玉对比玛丽安娜(凯特·温丝莱特饰)谁更招人喜爱
玛丽安娜和林黛玉,一样的任性,讨人喜爱。
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毫无保留的喜爱。影片中的因为没有获得父亲财产继承的玛丽安娜姐妹,变成了寄人篱下的外人。
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家庭的庄园,仅仅是因为传男不传女的英国传统,这与中国的风俗习惯可谓是一样让人无语。玛丽安娜这个个性张扬,敢爱敢恨的女人,她比姐姐灵活,个性,可与林黛玉的自我矫情有一比。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知己之间的精神共鸣,林黛玉的小性子,多愁伤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折磨死人,但正是这种不顾一切的感性,才让人感觉爱情的美好。
玛丽安娜一直相信自己的对阴天是否会下雨的自信,这种毫无理由的自信,让她在大雨天遇到自己浪漫的爱情威罗比,结果过被威罗比抛弃。
又一次是在失恋之余,她明明看到乌云密布的大雨天,依然凭自己的直觉相信,不会下雨,岂料在大雨中她再一次被自己的邻居上尉救起来,这一次她差点因为自己的感性丧失了小命。
她和林黛玉一样,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品质让人钦佩。说到底,林黛玉处在一个身不由自己的环境里,她敢于表达自己心,这不就是一种叛逆,自我感觉良好。
没有精明的计算,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们是精神的贵族,当然代价是惨重的,这与西方神话中亚达和夏娃被蛇引诱偷吃苹果,逐出伊甸园的故事,都是为诱人的利益付出代价。
?
二、薛宝钗对比埃莉诺(艾玛·汤普森饰)谁更沉稳世故
埃莉诺和薛宝钗,一样稳重,不知道怎么去爱?
电影中的埃莉诺在家庭遭受变故之际,她和爱德华先生的爱情,或许有利益的勾连,因为他是同父异母的哥哥母亲的弟弟,如果二人在感情上取得关联,或许会给他们一些经济上帮助,可是天不遂人愿,姐姐埃莉诺的爱情就像她的性格一样沉稳,在表露和隐藏之间克制着。
这一点像极了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情,在喜欢中又有一丝怯弱,薛宝钗处理自己的爱情冷静理智,她随时可以舍弃爱情,权衡利弊,在生活中精打细算。
埃莉诺也是这样沉稳,冷静,她看着妹妹玛丽安娜的爱情喜怒无常,就像她判断天气一样没有准度,埃莉诺是稳步稳打,但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爱情豁出去了,这一点比薛宝钗的被动安排好一些。
埃莉诺和薛宝钗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但是这种知性背后的爱情,却一丝也提不起富有激情的人们对爱情的浪漫幻想。
或许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一定是理智者,但在莎士比亚描述之下的爱情那种一见钟情,不顾所以的爱情更值得期待。
?
三、中英文化的共同之处
从李安对电影节奏的把控来看,在缓慢的剧情推动之下,英国式田园风光,加上美女们的爱情起伏。
文化的相同之处是一样让人感动,只有真正把握了文化精神气质,才会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剧情。
对玛丽安娜和林黛玉相似性格的恋爱,对埃莉诺和薛宝钗沉稳的不屑,打动人性的往往都是真诚感情,从来不是一板一眼的教条。
不同的艺术形象,同样的人类感情,这或许才是穿越文化差异的共性。
从时代背景的跨度上来看,电影的《理智和感性》的时代背景和小说《红楼梦》的几乎同步,估计是导演李安也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才会拍出这种跨文化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