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尊?
自尊,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思想家Germain认为,自尊是对于自我的评判和感受。思想家Coopersmith认为,“自尊是个体做出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表达了一种对自己的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标示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价值的信心。简而言之,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判,通过个人对于自我的态度来表现出来。”
自尊研究的先驱之一纳撒尼尔·布兰登认为,自尊是“一种觉得自己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值得享受快乐的感觉。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所有判断,没有哪个比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更重要的了”。自尊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能力感,一个是价值感,缺少一个,自尊就会降低。纳撒尼尔·布兰登还说过,“自我概念就是命运?!?/p>
自尊的重要性
歌德说:“降临于人最大的邪恶就是让他否定自己?!?/p>
高自尊有很多好处,首先,高自尊的人心理抵抗能力和应付困难的能力都很好。布兰登把自尊称为“意识的免疫系统”,高自尊能更好的应对焦虑、抑郁、各种困境,从6岁的儿童到96岁的老寿星都适用。高自尊拥有较高的情商,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包括工作、家庭、朋友以及自我内在的各种关系。高自尊的人会很快乐。自尊与快乐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6,是快乐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反过来,低自尊常常与焦虑并存。站到悬崖边,人会感到焦虑,这是自然的情感。但是低自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没有缘由的焦虑。低自尊也经常会导致抑郁,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评价自己,如果给自己打的分一直都很低,不及格,经常会导致这个人走向抑郁状态。低自尊会引起身心失调症状,包括失眠、疲惫等等。一个学生的成绩很差,通常与自尊较低有关。
Bednar和Peterson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大多数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都是自尊。自尊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它帮助一个人理解各种情绪和行为,可以治疗大多数情绪和行为问题。
最后,自尊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社会。自尊被称为社会疫苗,研究表明,低自尊与药物滥用、未成年怀孕、辍学、犯罪、暴力等等有很大关系。
对高自尊的疑虑
①思想家Roy Baumeister认为,高自尊等同于自负自大。让人做一份自恋的问卷调查,会发现自恋程度高的人通?;嵊懈咦宰?。但实际上高自尊的人都是谦虚的。自傲自大、自恋狂妄、目中无人都是自尊的对立面,不是真正的高自尊。不过对于谦虚,英国哲学家Francis Bacon会幽默的说:“谦虚只不过是换了个方法在显摆而已”。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罗洛·梅说过,“软弱的人变成恶霸,自卑的人变成吹牛大王,炫耀武力,夸夸其谈,骄傲自大,厚颜无耻,都是个人或集体隐匿的焦虑症状?!?/p>
可惜的是,现在心理学上评判自尊的形式是问卷调查。问卷上问“你自尊高吗?”,一个自恋的人会回答,“高”,所以需要改进问卷调查的问题和评分标准,来区分真的高自尊和伪自尊。
②高自尊让人对自己评价过高,最终会伤害一个人。比方说,家长认为赞美孩子会提高孩子的自尊,就不停地夸孩子“你好棒”,“你好聪明”,这些从长起来看,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成长。
如何理解这一个反驳呢?首先,自尊不是空洞的心理强化就可以产生的。然后,需要区分自尊与伪自尊。脱离现实的、虚假的自我评价不是自尊,而是自恋。自尊存在于现实中,在真实的行动、真实的成功、真实的实践中。自尊不是夸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人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
③心理医生Bednar和Peterson指出,现实中经常存在着成功与低自尊共存的矛盾。来看一段一位病人写下的日记,“过去几年,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这种状态非常讽刺,我事业有成,亲朋好友总是赞美我,夸我帅气、聪明。我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一家大型会计事务所有一份好工作。我从不缺少约会对象,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很让人满足,但我却感到痛苦、日益沮丧。6个月的心理疗法帮助我瞥见了不快乐的原因,似乎与我的低自尊有关,或与我的自我否定有关。不知怎么,我对自己评价很低,但我的生活却很成功,这让我很困惑?!?/p>
自尊就像幸福一样,与金钱、社会地位、荣誉无关,看似成功的人不一定拥有高自尊。
如何培养自尊
①正直,意思是言行一致。从小事到大事,“我8点钟到公司”,“我这个星期跑3次步”,说到就要做到。根据自我知觉理论,如果做不到,就会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自己的话无关紧要,我不重要”。如果我承诺是1,就做到了1,那行动会告诉我,我说过的话有分量,我很重要。
②自我觉察,也就是自我意识。
③目标。设立自我和谐的目标,然后努力奋斗,过有使命、有意义的生活。
④承担责任。没有人来帮你,你的生活只能靠你自己。有一次,纳撒尼尔·布兰登在一个为期3天,进行的很顺利的工作坊讲课,学员们这时已经收获了很多,所以当纳撒尼尔·布兰登讲的内容是“没人会来时”,有位学员站起来说,“不是这样的,纳撒尼尔博士,您来了”。对这位学员,纳撒尼尔回答道:“是的,我来了,我来告诉你没人回来。”
健康自尊的人会承担责任,自信的人会承担责任,承担生活的责任就意味着“没人会来”,没有人会来把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你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⑤自我接纳。顺从人性,接纳人性中的方方面面。
⑥要有主见。该说不的时候说不,该说是的时候说是。
这是《自尊的六大支柱》的作者纳撒尼尔·布兰登总结出的高自尊的6个支柱。
自尊的三层表现
从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三种自尊。
①依赖型自尊
高依赖型自尊的人价值感由他人决定,喜欢也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就很希望别人来夸我。如果没有人夸我,我就会很失落。如果别人说我文章写的不好,我就很难过。生活是由他人的思想言论决定的。每天不停的会想,他们是怎么看我的?把别人的想法当成一面镜子,照一照,就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把别人所想的吸收进来,当成是自我的。
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它的社会地位和金钱,会给我带来最多的声誉和赞美。选择这个爱人,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很优秀。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都是由他人的赞同和不赞同做出的。
高依赖型自尊的人能力感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跟他比,我表现的怎么样?我考的比哥哥好,回家感觉真好。我考的比哥哥差,回家感觉很糟,即使客观事实是第二名。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说:“我自以为掌握了心理学一切,如果有人比我更了解心理学,我会感到被羞辱了”。
童话《白雪公主》里的邪恶王后总会问,“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只要魔镜说,“你,皇后陛下,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王后就会满足。一旦有人比她漂亮,她就觉得无法承受这份耻辱。价值感由他人决定,谁最漂亮是镜子说了算。能力感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不管我是不是漂亮,有人比我更美吗?
很多人都把依赖型自尊等同于自尊来讨论,所以就出现了对高自尊的担忧。
②独立自尊
顾名思义,独立自尊的价值感由内在决定,我会参考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最终做决定的是我自己。
独立自尊的能力感来自于与自己的比较。我进步了吗?我比上个月做的好了吗?我比上个月又学到了新知识吗?
依赖型自尊的人需要不断寻求他人的肯定,害怕批评。独立型自尊的人寻求批评,不断的寻找“美丽的敌人”,帮助自己进步。他们的焦点在自己身上,他们的动力是“我喜欢的是什么?”,“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哲学家Maltimore Devano这样评价依赖型自尊的人,“我们说,想寻找真相,真正的意思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正确的”。的确,很多口口声声追求真理的依赖型自尊的人,其实只是在?;ぷ约好馐芘?,免受指责。
③无条件的自尊
价值感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也不取决于自己的评价。充分的自信,不需要任何评价。
能力感,不同他人比较,也不同自己比较,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与他人互相依存,而又怡然自得。
一个高依赖型自尊的人写文章,是为了获得赞誉,会把自己的文章与他人比较。一个独立型自尊的人写文章是跟自己比,比过去进步了,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不管他人的评价,会对自己说,这个写得好。无条件自尊的人,只是写书,把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一员,相互依赖,从他人的好文章中,一样会得到满足和快乐。
这种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的状态是好的吗?
无条件自尊与佛家的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不是冷漠,回避他人的感情。因为相互依存,事实上对他人的关心变多了,更有同情心。远离的是羡慕嫉妒,高傲自卑,与他人融为一体,回归的是一颗本心。
打一个比方,就好像是看电影,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跌宕起伏,感觉到与主人公融为一体,感受着他的一切。主人公的成功从不会威胁到我,美貌也从不会威胁到我,因为这只是一个电影。我们对待电影主人公的心态,只有共鸣而没有对立,想象一下,用这种心态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自尊的成长
依赖型自尊、独立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是一个渐成模型。必须通过第一个阶段,才能到达下一个阶段,不能跳过前一个阶段。
人呱呱坠地,最开始没有自我感。分不清我和妈妈,分不清我和周围的物品,认为这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慢慢地,婴儿有了自我感,但这个感觉完全依赖于外部世界,身体上、心理上都完全依赖于妈妈。妈妈让我吃饱,妈妈是好的,我也是好的。我肚子饿,那妈妈就是坏的,我也是坏的。
这种依赖一点一点减弱,人一点一点开始变得独立。慢慢地走到青春期,我们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希望别人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不断的探索尝试,设立边界又打破边界,确立自我。这时人才走向第二个层次,独立自尊。
再往前走,不断的成长,才会走到第三个层次,无条件的自尊。Nathaniel Branden说:“人越独立,就越相互依存?!?/p>
如果小时候不能依赖妈妈,小时候没有获得想要的表扬、足够的关注,那么我们就一直会有这种依赖的需求。人无法跳过依赖,所以这时就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在医生的无条件关注下,重新走过童年,重新长大。或者找到自己的爱人、朋友,在亲密关系的滋养中,得到足够的关注,满足小时候的依赖。
如果青春期时,不断的有人告诉我要安静、守规矩、听话,我们不能探索自我,失去了确立自我的机会。人不能跳过独立而获得无条件自尊,这是需要做的就是像青少年那样寻找自我,重新补上成长中缺失的这一环。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天下没有完美的成长环境,天下没有完美的老师,这个地球上不存在完美。不用去抱怨父母、家庭、学校、社会,想不想长大是一个人自己的责任。在不完美的环境中,不断的犯错、跌倒、爬起,独立的自我,无条件的自尊就会慢慢浮现。
每个人都有依赖、独立、无条件这三种自尊。即使达到最高层次,也依然会拥有依赖型自尊和独立自尊。
人是社会动物,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不受他人言论和比较的影响。一个心理上非常成熟的人也拥有依赖型自尊,希望获得表扬,失败时当然也会伤心难过,但他明白,“输了也没关系”。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依赖型自尊,而是程度。心里成熟的人,依赖型自尊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依赖型自尊是人的天性,顺从人性是第一步,要接受自己。如果认为依赖型自尊不好,独立自尊好,而一味排斥依赖型自尊,反而会事得其反,人会出现更加强烈的依赖感。
David Schnarch说人活到50岁,才能懂得人需要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这就是无条件的自尊。马斯洛说人到了45到50岁才能自我实现,这就是无条件的自尊。
就像宝贝学走路,最开始要依赖爸爸妈妈扶着,然后才能独立行走。独立、无条件自尊的培养,要顺其自然,需要时间,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