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0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很多年前,读到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当时只道是寻常,没多少感受。
但如今,年岁渐长的我,似乎渐渐读懂了老先生心里的那份难言之隐,其间的人生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对于离开故乡,行走在远方的游子来说,乡愁就是一顿简单的年夜饭,我在这头,亲情在那头。
一家人聚在一起,推杯换盏,聊着家常,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这就是世上最香的美食。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啦,小伙伴们期待过年是因为一家人可以团聚,还是想放假了呢?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年味儿好像也越来越淡了,以前期待过年的那种兴奋劲儿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02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年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当时有这么一个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
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这些都是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过年习俗。
那时农村大多比较穷,过年是真的高兴,村子里一片欢天喜地,每个人也都喜气洋洋。
杀年猪,是农家过年的传统习俗,也是岁末时节的一件大事。
自己家杀年猪,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用新鲜肥美的猪肉做出各种香溢扑鼻的佳肴,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每年冬至节过后,大人们就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请手艺娴熟的杀猪匠,把精心饲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开膛破肚。
杀猪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我身材瘦小,不敢见血,只能远远观望着。
大猪被邻里大伙们按倒在四方案桌上,只听杀猪匠一声大喝,说时迟那时快,锋利无比的杀猪刀一下子斜插入猪喉咙,直抵心脏。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p>
顿时鲜血从猪脖子处喷涌而出,待血放尽,慢慢的嚎叫声不见了,这头猪便一命呜呼。
之后就是用开水浇在猪身上,几个人轮番上阵脱猪毛。大半个时辰,猪身上被刮得干干净净,看上去白白胖胖的,煞是喜人。
接着开膛破肚,一会儿的功夫,杀猪匠把整头猪大卸八块,猪头和四肢砍下,五脏六腑掏出,抱回家去腌制。
此时已到中午,家中的女性用新鲜猪肉做好了饭菜。
大伙忙了一上午,自然也是腹中空空,于是一边吃着可口菜肴,一边拉着家常。诉说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各种家长里短,不绝于耳。
那时家里有客人,我们这些小孩子是不得上桌吃饭的,只能站在旁边夹菜放在碗里,吃起来那个肉香啊,至今仍记忆犹新。
03
越是临近年关,年味也越来越浓。
赶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时喜欢跟着大人上街去赶集,买春联、买年纸、买香烛、买各种家里没有的年货…
年末的集市可谓热闹非凡,尤其是最后几天,农户人家纷纷走上街头,人流如织。
这时也是小偷行窃的高峰期,所以我们都格外小心,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
小孩子们最喜欢缠着大人买鞭炮,糖果以及各种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旃炅?,大人也总是有求必应,不会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一切年货准备就绪,到了大年除夕这天,一家人早早起来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以前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和门神,有些是自己写,有些是买回来贴。
春联也叫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习俗。人们用春联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祝愿。
每逢春节,每户人家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贴春联的同时,还流行贴“?!弊?,这是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
福禄寿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和长寿。
而“?!弊种父F?、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社会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弊值构刺?,表示“幸福已到”或“福气已到”。
除了春联之外,民间百姓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红纸上剪出各种造型奇特的图案,象征着生活的红红火火。
过年,是汉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04
年夜饭,算是过年环节里最重要的一环了。
一年下来,年夜饭承载着所有的期盼、惊喜、失落、悲伤、犹豫、收获等。所有情感的糅合,都融进了这一顿精心准备的年夜饭里。
老家的年夜饭,是在除夕夜这晚上六七点开始,在正式吃饭前,照例要先燃放烟花爆竹的。
记得北宋王安石写过一首有关爆竹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意思简单明白,在热闹欢快的爆竹声中送走旧年,在烟花璀璨的喜庆气氛中迎接新的一年。
年夜饭照例是非常丰盛的,父亲的厨艺很好,基本都是由他包揽着所有饭菜,荤素搭配随便数一下也是二十多个。
慢慢地,生活条件改善后,流行到饭店去预定年夜饭了。
但我们还是习惯在家里做,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自家做的可口饭菜,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吃文化”,中华美食独步天下,这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盛宴。
年夜饭,是岁末年初的起点和终点,是笑过哭过之后的抚慰,是对团聚的渴望,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未竟事业的惆怅……
所有这些,都被一句“回家就好”化解,年夜饭被称为“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
对小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吃完年夜饭之后,一家人围着火炉坐在一起聊家常、看春晚、吃瓜果,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长辈就会把准备好的红包亲自递到孩子们手上,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过年给压岁钱,不仅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是一种家庭伦理关系的维系。
05
就这样,一年年的过去,我们也渐渐长大,甚至开始变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记忆中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回家过年的欲望也越来越小了。
小时候是期盼,一到过年就洋溢在欢声笑语里。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过年的快乐却越来越少。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
智能时代家家能上网,人人有手机,各种微信祝福响个不停。大家坐在一起,反而交流少了,感情也淡了。
如今过年里最流行的事,就是“抢红包”。
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硝烟不断,年味也体现在这抢红包的动作里,抢着或大或小的红包,牵动着或悲或喜的心情。
当我们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时,其实每个人都在改变着过年的形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时间在变,年龄在变,每个人对于春节的解读也不同,但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不变的。
功名利禄是浮云,家庭亲情最温馨,亲情不会改变,中国人的过年情结一直都在!
过年是一种祝福文化,也是一种感恩文化,愿我们守护住身边的人,陪伴家人好好过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