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成长为什么。
人生就如同一个空瓶子,你往瓶子里装什么,那么他就成为什么。
做了20年教师,也常常坚信,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用心教,都能教得好。
为人父母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常常坚信,孩子刚出生,一片空白,只要用最美好的最正确的东西教他养他,他就能成为最美的图画,就能拥有最成功最幸福的人生。
然而,根本就不可能。孩子在我一天天的见证下,依然无可避免地产生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我所教的学生,无论我怎样的用心地公平地对待他们,他们仍然无可避免地优良中差,参差不齐,而我的改变之力常常作用不大。
但我曾经并不怀疑这种理论,只是反省,一定是我自己不好,孩子的缺点一定是来自我这个家长,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一定是来自我这个老师。这让我陷入了很深的负疚感。
后来发现,我们对孩子、对学生其实所起的作用,是那么的有限,一切美好的用心,其实多数就如同荷叶上的露水,凝结上便很快滑落。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白纸,可以让我们画什么就是什么,根本不是什么空瓶子,可以让我们装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他们的脑子里早就有许多天生俱来的东西占据着,并对我们所教给他们的东西评判着、选择着、挑剔着、审视着,他们从来都不会也不可能全盘地认同、接纳、吸收我们所教的所谓最美好、最正确的东西。
误导家长、老师越教越有压力,越教越迷茫困惑
这种孩子成长的“白纸论”“空瓶子论”明确地告诉人们:孩子都是站在同一起点上的,孩子的起步都是一样的,都是你们父母、学校老师教着教着,把孩子教出了差异,教出了优劣,都是你们家长、老师没有教育好。
而老师本来也是这种教育理论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坚定的拥护者,因为,在老师们认为,你的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是你的家庭不好,是你这父母没有教好、是你这父母有问题在先,后送到学校让老师教,当然教不好。老师常常就这样把责任直接推给家长。但社会也根本不认可老师们的推辞:
学生一出问题,首先问的是:你是哪个学校的?你们老师怎么教的?问责学校!
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理论,让所有的家长感到压力山大,非常迷?!俏野押⒆咏滩盍寺穑亢⒆拥娜钡愣际俏以斐傻拿??学校老师,也常常为此憋屈。
是父母决定孩子的人生成长吗
近来孩子成长的“父母决定论”“家庭决定论”大行其道——孩子不好首先就是父母不好,家庭不好,父母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有了问题,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
这让那些学习成长有问题的孩子的父母,一下子背上了极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负罪感,也深深迷?!⒆硬缓?,都是我的错?!
是环境决定着孩子的人生成长吗
不仅如此,由此理论衍生出的“环境决定论”更给家长又加上了一层负担: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孩子成长不好,是孩子所在的环境不好。于是,有钱的人拼命地选择所谓的好学校,目的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更有钱的人拼命地让孩子出国,目的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社会,那些没钱的家庭,也想尽办法地往所谓好一点的学校挤。于是为孩子选择好的成长学习环境,成了每个家庭沉重的任务,根本不让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了。
可是真的是“环境决定人生”吗?坏的环境不照样有成功,顺的环境不照样有败类?这又怎么解释呢?显然“环境决定人生论”只是某些学校、机构打出的广告用语,迷惑家长多掏钱而已!
是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吗
不仅如此,正是因为孩子成长“白纸论”“空瓶子论”的思想基础,使得更加害人的“同一起跑线论”大行其道。认为孩子一出生便是一张白纸一个空瓶子的,自然而然的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同样的起点,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且再加上科学研究证明,孩子们一出生,智商都是相等的,更加证明“同一起跑线”论的正确性,于是不管家庭差异,不管孩子生性、个性差异,一律地往同一跑道上挤。而很快发现,注定地,孩子跑得有快有慢,有走有停,有坐有躺,还有调头转向的。
荒谬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无比憋屈
常见学校老师这样责怪:你们家长要成长啊,你们家长要改变啊,你们家长要配合啊,你的孩子这个样子,都是你们家长造成的??!
而家长根本不敢反驳!只能越来越困惑。直到有一天学校里出了事情,家长便个个打了鸡血一般地,大骂学校无良无德,以泄长期压抑在心里的憋屈:总说我们家长有问题,你们学校就没问题吗???你们学?;共皇且谎形侍猓。。?/p>
这真是害死人不尝命的教育理论,典型的教育大骗局。
根本就站不住脚的教育理论
你只需看同一个家庭、同一对父母,生出的几个孩子,哪怕是双胞胎,这两个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同的,两个孩子的理解能力、行动能力、学习能力、智商、情商也是不相同的。
你只需看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刚入幼儿园,可谓人人都是一张“白纸”,可是你很快就会发现,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所带的同一班孩子,老师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教给他们什么知识、能力,你会发现,不同的孩子,性格、智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等都是不相同的。
你再看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一节课下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运用,几乎都是完全不相同的。
以上这些,从哪一点都无法解释,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孩子就是一个空瓶子,你给他装进去什么,他的人生就是什么。这种教育理论,根本就站不住脚。
误导教育决策者对所有孩子采取统一标准,无视差异
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导致很多老师、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给自己制造出了许多压力,以致采取了许多强迫性的、不合理、非人本的教育措施。
比如,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便对孩子各种焦虑各种吼各种强硬。
尤其是学校的老师,因为种种量化的应试考核指标,总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知识都要掌握到统一的标准,理解能力都要达到统一的尺度,于是把本来极具个性的、人本的教育,搞成了工厂里的器具生产,一心消除差异性,一心追求统一性,完全无视学生自身的天然的差异性。
于是答案统一、标准统一,反复应试,极端应试,把无法接受统一标准的学生逐一淘汰,学校分出重点学校、普通学校,班级分出重点班级、普通班级,学生分出各种名次,总分名次,单科名次,都一个个尽可能地把学习不在一个层次上的学生区分出来,把差学生淘汰到差的班级,把更差的学生淘汰到更差的学校,把优秀生源集中到某一两所学校中,大量的学生成了为数不多的优秀学生的陪练,一心用统一的标准——考试成绩进行衡量。
学校为了牢牢掌控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牢牢用分数衡量学生,还采取了单周考、双周考、月考、大考前适应考,期中考、期末考、区统考、市统考、校联考,考场甚至还分出荣誉考场、普通考场,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荣誉考场,成绩不好的学生进入普通考场,目的就是为了时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别人能学好,而你不能。
市里的领导要政绩,政绩的标准是升学率,定出升学指标后,下发到各区教委,各区教委将升学指标分解后,下达到各学校,各学校将升学指标分解到各班,各班依升学指标分解到学生,将学生分为上线稳定生、临界生、希望生等各类层次。哪个班级哪个学校定的指标高,完成的指标任务好,就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哪里倾斜,于是便造就了一个个重点中学、重点班级,于是因此引导社会家长,向重点中学、重点班级挤,这样一步步造就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学校之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如同一场永无止息的教育龙卷风,将每一个家族卷裹进去。
正因为孩子的“白纸论”“空瓶子论”,才导致许多人对教育孩子采取了统一标准,无视差异,处处攀比,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于是孩子们便被粗暴地定性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生。
孩子天然就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大脑都不是空白
然而,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颗种子,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有的在扎根,有的在长茎,有的在长叶,有的只是在吸收营养,在孕育力量,但只要你进了一个班级,学习统一的内容,于是老师便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于是便会随时被分成三六九等,你的孩子要多辅导,你的孩子理解力太慢,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许多教育,几乎就是在不断地放大孩子的缺点,让家长跟着一起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天然就是一个笨蛋。
然而,就学习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智力问题,它更有心理、情绪、性格、习惯、遗传等种种问题,也就是说,孩子从来都不是一张白纸一个空瓶子,它里面早就有父母家族所播种了的东西正在一天天长大,只是不被人所知而已。它们会随着后天的学习一天天的成长起来,而且它们早就随着父亲母亲精子卵子结合的那一刻开始便已扎下了根,因此它们更加地茁壮有力,它们直接影响后天的教师的种种教导。
在生理上,孩子们传承着父母家族的长相、体形,甚至某些疾病,有的也包括说话的声音,这是基因遗传。
在心理上,许多孩子还传承着父母家族的心态、性格、情绪,尤其是潜意识的东西,更是影响人未来的一生。
在命运上,有许多家族里,还传承着一代代人类似的命运,比如生死,比如婚姻,比如幸福感、价值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等等。
这些东西,有些孩子即使从一出生便被人领养,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家族,但其生命里仍然会保留着这些家族先辈们的信息,不只是生理上的信息。怎么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空瓶子呢?
佛家的因果业力论更能解释孩子天生的差异
从佛家角度,华严书院教务长顿律法师对孩子天然的差异曾有专门的分析:
每一个人业力不同,孩子就必然呈现出不同的人生状态。而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环境、朋友等等,都只是助缘。真正的本因是孩子自身的业力,是业力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师父引述佛陀教义阐述认为:
因果轮回之中,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人死后而投胎于六道,即使再投胎于人道,也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而投胎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而父母也因为自身业力的不同,而感召到不同的孩子。
从某个角度说,是孩子投胎选择了父母,是父母自身的业力感召了孩子。
孩子的业力就是因,在佛教又称为种子,也就是说孩子在投胎成为我们的孩子之前,就已造下种种业,有善业,有恶业,在孩子出生之前,在孩子上学之前,孩子就已经有种种的差异了,也正是这种种的因缘,而基本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
如果家庭、父母、朋友、老师这些助缘皆是善缘,那么孩子可能会有更好的人生发展,但也无法保证孩子就能幸福就能成功,毕竟孩子自身的业力在起决定作用;
如果孩子的种种助缘,多是恶缘,如家庭贫穷,父母离异或疾病缠身,或遇不到好的学校好的老师等等,这虽是助缘,但也是因为孩子自身业力的感召,往往就不会有很好的人生发展,但这也不是绝对地意味着孩子不能改变命运,不能改变人生,因为仍由孩子自身的业力所决定。
从佛家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即不是父母决定论,也不是家庭决定论,也不是环境决定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也的确都无法决定,孩子也根本不是什么白纸、空瓶,每一个孩子也根本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是各有各的出发点,头脑中,生命中,各有各的业力种子,在后天因缘成熟时,自会发出不同的芽,长出不同的叶,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
而作为父母、家庭,当然是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助缘,努力地给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这绝对无法决定孩子的人生。老师也更不应该把孩子学习的好坏直接推给家长与家庭,当然也无需全部由自己来承担,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用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好的助缘。
每一个生命,都是因缘俱足的结果。能决定孩子生命成长的,便是孩子前世今生所做所为而造就的业力。善业得善果,恶业召恶报。
作为孩子成长的助缘之一,但尽吾心,何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