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都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 ? ? 光的波粒二象性引申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个量子力学思维上的巨大争议,爱因斯坦因此说出了“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名言。
? ? ? 我们来回想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望向窗外,近处的景象飞快的向后掠过,比如窗外的铁路路基我们都没法看清楚它的样子,就从眼前掠过消失了。再看远出天边的群山,尽管火车速度达到了300多公里每小时,但天边的群山却移动的很慢。再比如更远的距离,我们晚上去看月亮,月亮绕地球平均公转速度为1千多米每秒,我们往前走几步,或者往后退几步,我们看月亮在天上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1千多米每秒的公转速度,假如抛开潮汐力,洛希极限这些因素,将月球拉倒距离地球一千米距离上,我们再去观察月球,尽管月球从我们眼前划过,但我们却只能看到一颗类似流星在天边消逝,因为它在我们视线中停留的时间太短了,我们视线都没法捕捉到它的样子。
? ? ? 假如有一张纸,它延厚度方向从A点到B点来回运动,运动速度从零慢慢加速到无限大,我们可以看到这张纸的厚度会从原来的厚度慢慢增加,直到厚度增加到AB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大于纸张厚度)。但是狭义相对论表明,物体速度和质量呈反比(更严谨的说法是动能更大,即:质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快,因为能量守恒定律,即未动能转化为动量后剩余未动能变?。?,如果物体无限接近光速,动能就变得无限大。因此有质量的物体无法将速度加到无限大,但如果这个物体本身没有质量呐,例如我们无法直接捕捉的引力波。
? ? ? 再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眼前有张桌子,一颗弹珠从桌子一个角(A点)单向运动到另一个角(B点)后停止,假如这颗弹珠速度是无限大的,那么在弹珠运动的那一刹那,我们会看到,桌子的上A点和B点同时出现了一颗弹珠。但其实这是假象,因为弹珠运动速度是无限大的,弹珠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段里,弹珠同时存在于A和B之间,连线的的空间里任何一处。但因为弹珠速度是无限大的,所以弹珠从A点运动到B点需要的时间无限小,可以看成是没有时间。既然连时间都没有,我们怎么能观察到弹珠从A点运动到B点之间的样子呐。
? ? ? 再想象一下,这颗弹珠从A点单向运动到B点,速度无限大,A和B之间的距离也无限大。此时我们已经完全无法观察到这颗弹珠了,但是我们上面推理知道,弹珠同时存在于A和B之间,连线的的空间里任何一处。此时的弹珠虽然无法观测到,但已经变成了一条线了。也就是点动成线。这条线如果能从侧面观察到,其实已经像是一道波了。我将其称之为像波,这种像波无法观察到。
? ? ? 我们想象一下黑洞的样子,漆黑一片,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出来。因为任何有质量的的物体在黑洞视界范围内都会被黑洞的引力拉向黑桐的质量中心,有质量的物体只能单向朝黑洞质量中心运动,没有任何其他方向的运动,也就不存在光线和其他物质延其他方向进入我们观测范围。
? ? ? 我们再想象一下,我们用眼睛直接去看太阳的样子,太阳发出的光线,像一颗颗子弹径直朝我们眼睛袭来。因为光的速度并不是无限大的,因此它是有质量的。但是我们知道光速是极高的,这样极高的速度意味着他的未动量极小,剩余质量是极小的,但无数颗子弹射向我们时,我们身体能感觉到热,我们眼睛的晶状体进一步聚焦光线,聚焦后的光线能量升高,能量升高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受到了更多的干扰,因而眼睛产生刺痛。
? ? ?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维度的线是无法被观察到的。就像一颗看不见的子弹飞在真空中,虽然它所携带的能量是很大的,但是它在不与其他物体撞击时,我们是没法观察到的。这里可以参考哈雷彗星的彗尾。
? ? ? 那这种像波是怎么变成真正的波呐?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两条像波以非零角相交时,这两条像波会有极小的部分被降低速度,即交点处,交角从大于零度到180度,交点部分的像波速度减弱系数递增。而这两条像波除交点外的其他部分依旧存在并无法被观察到。而这交点处的像波传播方向会有所改变,因为速度开始降低,因此有了质量,有了时间概念,有了时间概念后,交点处的像波因为质量的影响在传播方向上有了时间的差异,此时的像波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近似直线的曲线。这时的像波用一种新的称呼为次波。
? ? ? 这种次波的传播方向是在一个几乎没有厚度的平面上传播的。无数道像波交汇成无数道次波,无数道次波相交后速度进一步降低,就形成了真正的波,简称真波。真波的速度依旧很快,只有在与其他真波交汇后,才能看到它的投影,即是我们观察到的光的波性。
? ? ? 当真波的速度进一步降低时,到达一个临点时,这个临点近似于光速。比如水在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而真波的速度降到临点以下时,就开始显现粒子特性。
? ? ? 再回到双缝实验上来,当我们不去观察光的传播过程时,光会以临点之上的速度传播。当我们去观察光的传播过程时,我们思维本就是无数道波的集中交汇处,同时也产生无数道对外辐射的波。观察传播过程的想法会化为有着重方向的无数道波,就像手电筒灯泡发出的光,被反光罩反射向一个固定的方向。而这个返光罩就是宇宙和我们周围的空间波。
? ? ? 因此实验时,我们观察的想法会干扰光的传播,光受到干扰后速度降到临点之下时,光就显露出粒子的特性。
? ? ? 当真波的速度进一步受到干扰时,速度进一步降低,临点之下进一步降低的速度,根据质能方程我们知道,真波拥有了更多的质量,坍缩成了宏观物质世界。但在微观世界里,即:临点速度之下的真波依旧以波的形式存在。例如,以原子核为核心的原子空间里,电子绕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做球形运动,因此在一个大的尺度下观察,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但在微观角度的一个很短时间去观察时,真波留下了粒子投影,即:我们观察到的原子核及电子。
? ? ? 由此看来,客观宇宙是虚幻的,主观宇宙是真实的。宏观与微观的转换在于观察尺度和相对速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