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见了一位未来的作者。她做过十多年法治新闻的调查记者,是很多大案和历史事件的旁观者。? ? ??
邀请她成为行距的签约作者,是因为她做调查记者的时候常被人批评喜欢写『靡靡之音』。比如她会关注到某个著名贪官在面对讯问的时候直接表达对『情人』的爱,在法庭质证的时候要求不要念出情人的名字。又比如一位贪官的情人高调地出现在法庭,穿着如新娘,大声呼唤原告的名字。
这些情节注定不会进入贪腐新闻的调查报道,她对这些情节的关注引来编辑和同行侧目,认为她立场有问题,不是严谨的调查记者。
这些批评者们往往被称为新闻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严守新闻共同体的标准,但是也忘了这些标准并不是终极的。新闻记者同样也是历史的叙述者,他们按照『重大性、矛盾性、相关性』等等原则来选择事件,构建因果链条。对于一个严谨的记者或者机构来说,注重新闻要素的真实性的前提之下,新闻报道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叙事方式。
现实主义的小说同样也是。今天,是时候呼唤和帮助更多的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了。
今天依然是大众传媒的时代,但是媒体在叙事方面的有限性正在表现出来。媒体通过事件、人物,以及复杂事件中因果关系的构建,塑造了一种对当下历史的认识,也塑造了人们对时间,以及在时间中意义的理解。比如我们习惯用进步和退步来看待历史,用一些重大的媒体事件来标识意义。
如果我们多一些视角,就会发现,当下的历史很难用进步、退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进步或者退步的含义是什么,也值得再思。又比如,一些『里程碑』、『标志性』的事件是否真的是横空出世,或者真的担当得起媒体叙事所赋予的意义,也值得再思。
当然,新闻业有它的规律和局限。而现实主义小说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文本,来记录时代。
小说不用接受新闻选题的标准筛选,可以是大事件,也可以是历史一角;小说可以比新闻事件更加开放,它可以尽可能少地构建因果链条,开放、平衡、静默、无言,这些本就是人类面对生活和命运常有的反应。唯理主义、历史决定论对新闻作品的伤害可能还是隐在的,但是对小说的力量的破坏是致命的。
最近也在思考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点。有一点是我很确定的。
小说作者在构建自己的故事发生的时空时一定要仔细考量,这同样也考验小说作者的见识和视野。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是处在具体时空中的人,如果能通过时空的选择最大限度的调动起读者的共同记忆,就会让读者最大程度地『入戏』,产生情感认同。
收到很多职场、乡土、校园等等背景的小说,不忍卒读。我想提醒作者,你的小说是给谁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