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看完《悟空传》首映回来我问他,怎么样怎么样,豆瓣评分5.5,都在吐槽剧情不连贯,怎么感觉一上映就要扑街的节奏?
朋友说,还行,反正就看个标题。
果然外行看热闹。
我也跑去看,看完回来别人问我剧情怎么样真的不连贯吗?
我回,瞎看什么剧情,看的是一种自不量力的情怀?。?/p>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超级IP,这在中国,除了“孙悟空”还真不多见。
中国人是有悟空情结的,这种情怀恐怕由来已久,如果不曾出现孙悟空,那也必定会出现另一个角色来代表这种情怀。
这种情怀是一种反叛情怀。
反抗权威,反抗规则,你让我乖顺,我就偏要闹腾给你看,你说我是妖魔,那我就疯魔给你看,不相信天花板,也敢撞南墙。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p>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孙悟空是我们逆反心理的标杆,他做了所有我们不敢做的事。
02
也正是由于我们本身的这种悟空情结,所以,关于孙悟空的剧情都很难改编,永远改不出那个味道,应该说,永远改不出我们心里想的那个味道。
电影首映当天有人评论说,让彭于晏演一只猴子,真是委屈了…这只猴子。
彭于晏演的猴子像个青春期大男孩,一点就燃,可孙悟空是不该是这样的,他可是个战天斗地的英雄啊。
我反倒觉得,孙悟空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一个青春期大男孩。
或许孙悟空不是英雄,是所有人成长的一个阶段。
我们也曾满身棱角,无所畏惧,敢梦敢做,撞得满身伤回来仍咧着嘴笑,做着斗、战、胜的白日梦。
不相信大人的经验,看不起大人世界的谎言,好奇一切,怀疑一切,不屑于苟同,不安于平稳。也冲动莽撞,浑身是伤。
后来,终于学会了很多技能,懂了很多世故,也学会了自保。删掉朋友圈,开始讨厌之前的傻气,隐藏起脾气,开始假装深沉。
然后开始用之前大人教导你的言论去教导你的子女,用你曾经讨厌的事情为你的子女加冕。
终于你长大了,是不是该道声恭喜。
就如同,孙悟空终于习惯了头戴金箍儿,甚至离不开金箍儿,杀掉曾经和自己一起战天斗地的妖魔,也杀掉自己,变成了佛。
金箍,禁锢。
从人到佛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终将变成曾经我们讨厌的人,我们也开始讨厌曾经的自己。
而更可悲的是,这种成长似乎不可避免。
03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正义对邪恶。
童年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孙悟空和两个师弟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就是最大的正义。
后来看西游记,看的是好人与坏人的交叉定义,也开始为悟空抱屈。
西游记用一个故事套路走完了全集。先是妖怪通过强抢或骗诱抓到唐僧,孙悟空在救助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求助各路神仙,这期间会被唐僧怀疑,会被神仙怀疑或捉弄,困难如果太大菩萨和佛会出手,帮助孙悟空救得师父。
这个“食物链”里,唐僧是师徒四人中最弱的一环,但却手握紧箍咒把住悟空的命门。
看到悟空一次次被冤枉,慢慢的开始怀疑好人与坏人的定义,也为悟空叫屈:他所守护的,配不上他的忠诚。
现在再看西游与悟空,看到的是一种挣扎过后终于“众人矣”的悲剧。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从魔到佛,孙悟空要做的,从来不是放下屠刀,而是放弃反抗。
《悟空传》里孙悟空被紧箍咒折磨,唐僧告诉他:“放弃心中的欲望,你立刻就安宁了。你要斗争自己的私心杂念,不要怀疑,永远不要怀疑......能救你的,只有相信?!?/p>
放弃信仰,相信虚无。
而处于魔和佛中间挣扎奋斗的英雄,只能战死,不可苟活。死去的成了史诗,而这活下来的英雄,往往都成为了悲剧。
悲剧是什么?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你看。
“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p>
十年寻梦今何在,今不在。
一朝悟尽皆成空,孙悟空。
04
小时候看完西游记大结局之后我问,孙悟空他们成为佛之后呢?还取经吗?他们做什么呢?
把大人问住了,当然不取了呀,他们已经成为佛了。
可成为佛之后呢?
成佛之后,就没有孙悟空了。
没有人会写童话里公主和王子在一起之后的生活,也很少有人敢写西游记的后续。
英雄易老,不,英雄怕老。
其实,西游记何不是人生大事记。
成长着,磨合着,被磨难,被怀疑,有队友,有对手。一路超吵吵嚷嚷、打打闹闹,走向所有人共同的虚空。
如果结局注定是悲剧,那就昂首挺胸的走向悲剧。
“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时,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p>
我不是悟空,但也从不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