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儿童入学后整个心理,学习发展的轨迹,以及家庭、家长对儿童学习及智力发展作用的影响,我主动申请并如愿以偿地到了一年级。
对于执教一年级,我是作好了心理准备的。我知道他们天真,活泼,可爱,我得更富有童心与爱心。同时,我也知道,六岁左右的儿童其脑及神经发育极不完善,这一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由前运算阶段(2一7岁)向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的过渡期。也就是说儿童一般利用符号表征和理解环境信息。思维是自我为中心的向以认知运算,也就是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对待他们更应该有儿童的眼光,儿童的立场,并理解他们,对待他们更应该细心与耐心。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充满着矛盾与距离的??Пǖ降牡谝惶?,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从每一个孩子的动作,澄澈的眼神,或是他们脸上的表情,明显的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不一样。有的自信,有的卑怯,有的大方,有的腼腆……无疑,每一张脸都是可爱的。如果世界上要评一张最可爱的脸,那无疑应该是儿童的笑脸。当然,我也深知,我面前的一张张脸,无疑都经历了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熏陶感染。
报到后,依然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一些课堂常规的训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早就从在劳动生产,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向集中接受早已形成的人类的文化、经验,智慧的教育过渡。现代教育的一大优势是不用重复前人的经验与探究的过程,而直接接受知识与形成的理论与文化,而它的一大弊端正是缺乏实践与生活的实证而让教育易于陷入机械、枯燥的知识训练。
集中接受教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遵守课堂的规则一一纪律。
当我看着班上46张小脸的时候,我立刻有一种想控制他们的操纵感。当我讲要求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的一张嘴里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音,都让我受不了,更别说有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完全无视你的存在在教室里东倒西歪,或在随意游荡……此时,我有一种无力的虚脱感。
面对闹哄哄的教室,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训练他们的整齐划一地端坐姿势,闭上嘴巴,眼晴看着黑板或者老师,用耳朵认真地听……
然而,这谈何容易?
这是一帮在父母那儿纵情玩乐的孩子,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们每天要做的是怎样嬉戏玩耍,他们何曾发展过他们停下来,安静的习惯,他们以为那就是孩子最大的快乐与童年……这是一帮在幼儿园里也只知道玩乐的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们想到的也是怎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与开心。他们也未尝想到过其实他们也需要安静下来,发展专注与自我……家长与幼儿园的老师有错吗?他们没有错!因为活动与游戏正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最好方式,但是,我们忽略了进入小学后集中接受知识所需要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能力:纪律、专注、倾听等习惯。
所以,当我听到一些所谓的专家抨击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时,我无比同情和我一样的老师们,当你要面对四十几人甚至五、六十人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好他们,而严明的纪律,端坐的姿势,无疑是最经济,省力的方式。
这些儿童无疑是散漫的,无规则的,不够专注的,也很少注意倾听别人的,他们更乐于自我个性的张扬,自我的表达。然而,小学的集体生活的要求,他们无疑是不适合的,同时,也是格格不入的,这对他们来讲,也是极不适应的。
首先,应该是有比较端坐的姿势。因为端坐的姿势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他们陷入散漫,无精打采的境地。实际教学实践中,你会发现,那些趴在桌上的学生,最容易分心,走神,或者手上搞东西。而端坐,两臂叠加放在桌上不仅可以使孩子免于搞东西,东倒西歪,而且有利于儿童脊柱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次,应该有较好的专注力。6岁左右的儿童,应该有二十分钟左右的专注力。然而事实上,你会发现,极大一部分孩子他们几乎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或者,只有短短几分钟专注的时间。这些孩子,进入小学的集体生活绝对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如果不能维持自己的专注,就意味着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很多知识他们无法接受,长此以往,他们绝对会发展成为班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差生,往往是没有发展出专注力,注意倾听,无法接受有效的刺激造就的。
对于初入学的孩子,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专注力较差,那么家长可以对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专注力的训练。比如:看一样东西,保持一段时间;或者通过听广播,听故事,要求他们尽量复述等方法来训练他们的专注力……
最后,不管是端坐也好,专注也好,良好的纪律也好,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自控。在这一部分初入学的儿童中,你会发现,那些适应良好,并且显示今后学习及智力发展很可能较好的孩子是那些自控力较好的孩子。
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成年后,那些自控力较好的成人会发展得更好。而我们的教育实践与经验也表明:那些自控力发展得较好的儿童他们的学业发展更好。
对于初入学的儿童而言,如何尽快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发展他们的专注与自控,对他们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2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