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完课,看到老妈在微信群里吐糟老爸做事不靠谱。
原来,早上老爸去菜园子拔菜,走的时候没有把门关好,导致菜园子外面的鸡鸭全进到菜园子,把菜霍霍得不成样,老妈心疼了。
听老妈那愤怒的语气,我就知道她又被气到不行。
赶紧语音安慰她。
老妈说老爸做事总是这样,每次关门生怕夹着尾巴似的,也不检查下。
老爸确实没少犯这样的“错”,但老妈用“总是”这样的词,肯定只会激起老爸的【不服气】。
我们姐妹几个都在群里安慰老妈,说反正她也吃不了多少,那些菜大部分反正也是用来喂鸡喂鸭的,它们这只是提前吃了而已。
我语音说到:“你在那心疼得要命,非常愤怒地指责他,只会激起他的对抗,本来他可能也有点心疼那些菜,但你这样一闹,就抵消了他的懊恼,下次该忘他还是会忘。你要让他自己觉得种这些菜不容易,让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可惜,只有他真正心痛了,以后他自然就记得了。”
谁痛谁改变,放到哪里都可行。
记得以前老妈和我们说,她和老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朋友回家吃饭,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拿得出手的菜,老爸又是死要面子的人,他反正只下命令似的让老妈煮好吃的,来交代朋友。
以前会觉得老爸不懂体谅老妈,自己死要面子还让家人跟着遭罪。
但现在再看,其实老妈也是有办法的,只要她要求老爸自己去搞定,放手让他去做,让他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难处,他就不会总这样做了。
你把所有的都包办了,其实也剥夺了对方体验、成长的机会。他没有成长、没有相应的体验,自然不能感同身受。
在培育孩子方面,我觉得道理同样适用。该孩子做的、承担的,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承担,只有他自己经历了,体验了,他才会真正明白是怎样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