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我第一次踏上长梅路
或许用压过更恰当,当时我是坐在计程车上面,压过的长梅路。
长梅路位于城南,是个老城区,也被当地人称作河东,北端连接大桥路,至河西市中心。南段小路,至乡村,那是我未曾去过的地方了。
长梅路总是人来人往,车流缓慢,同这里的生活节奏一样缓慢。说实在话我喜欢这里的车速,就像喜欢这里的生活,不然也不会时隔多年念念不忘。
在以后,每当我提起长梅路卫国总会挤兑我一番说:“我看你是馋的,馋那里的河粉、米粉、螺蛳粉!”
呵,我只是笑笑,谁说不是呢?
在那以后很少在吃到正宗的螺蛳粉,每吃到一家都会和老板攀谈一番吃后感,例如汤汁不够臭不够辣,腐竹不够脆,应是空心菜等等。老板们都曾表示过无奈,“正宗的螺蛳粉味道,你们这边人是吃不了的呀?!倍匝?,正宗的螺蛳粉,简直难以接受。
大概11年我回家后,第一次吃到螺蛳粉,那时候CCTV还没有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被大家所熟知。我跟一个姑娘约在她单位附近的张自忠路见面,第一次约会本打算先去逛逛宜家,然后去望京一家口碑不错的陕西私房菜馆。
后来却成为了卓远拿我打镲的话梗。总不时问我,“你丫跟那妞还有联系吗?”
“没有,想想就扯,哪有第一次约会吃螺蛳粉的?”好巧不巧就在见面的地点张自忠路,用膳结束后,我鬼使神差的还跟人家拍了一张合影,各自笔画着剪刀手,以纪念找到那家螺蛳粉店铺,说实话我真没觉得这事儿有什么可纪念的,当然也并不浪漫,纯粹是时隔多年闻到螺蛳粉没迈开步,心想我一大老爷们自己拍照有点跌份儿,就拉一个一起吧。顺便跟卓远他们显摆一下。
姑娘当时还挺开心的,小脸儿辣的红扑扑的,就是打那以后在也没接过我的电话。自此就一段事故就成了卓远卫国他们的谈资。当然,保不齐那时候我也成了姑娘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说不定,反正都是对我不利的言论。
故事是这样的:某年某月其中的某一天,在她单位楼下的张自忠路,约见了一个缺心眼的相亲对象。对她的听众,聚精会神拖着下巴听着她悲惨遭遇,等待着随时抖出的包袱,不时传来“后来呢,后来呢?捧哏的声音。”
“哈哈哈,真有这样儿的傻缺呀?”
“你也是个战士,竟然跟他吃完才走……”
“谁说不是呐,哪有约会去吃螺蛳粉儿的?!?/p>
“巨臭那玩意儿,哥们儿吃的满头是汗还跟我合影等等……!”
说不好还能跟她们的某个傻啦吧唧的小学同学,出洋相的形象重叠在一起讨论。
在那之后我倒是经常自己去光顾那家小店,也越发觉得这东西不能跟人分享,否则就是臭味相投。
甚至远在大山子下班的路上都能闻到那气味,仿佛回到了长梅路上,当然大山子不会真的闻到什么味,那样四九城将暗无天日,对不喜欢螺蛳粉的人来说。
长梅路在普通不过,路旁基本都是自建房,靠路东边有个篮球场大小的菜市场,菜市场对面是金石超市,记得金石超市经常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远在马路对面的菜市场都能听到旋律,最喜欢邓丽君的那首《初次尝到寂寞》,我的年纪还小,哪里懂得寂寞,或许只是因为不懂寂寞才爱听的吧。
菜市场往北走20米是个农业银行,不记得有营业大厅,顺着过道走到尽头是个网吧,不易发现。农业银行在往北走10米20米的样子晚上会有很多大排档。有羊肉串、鸭脖鸭掌和烤田鼠。过往的行人都瞟上两眼肥硕流油被烤的金黄的田鼠。
一般20个烤串,一份拍黄瓜,一份炒田螺,两箱漓泉啤酒,就是我们的标配,只可惜没有五香煮花生和毛豆,那样就和在家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往前,在往前走是电厂生活区,无聊时候总会进去转转,路旁间隔种有芭蕉树,第一次见这玩意儿卓远就问我这像什么?
“你仔细看,想想!”
见其形同似芭蕉扇,就是《西游记》里铁扇公主用的那把,晒干修饰修饰肯定有模有样,减掉多余的枝叶。
“吸…减掉多余的枝叶!”
“我想,这…这不是人民币嘛!”
“嘘…小声点,不怕人家听着呀?卓远道?!?/p>
“我家胡同口那小老太太,整天拿着给她孙子扇风凉快内,不就这东西嘛!见状做势给卓远扇风状?!?/p>
“没错,差不了。”
然后是哄堂大笑声,这东西在北方比较有市场,常见于街边老人手中,可以制成“蒲扇,”这要是用火车批发简直一本万利。
虽是如此一起做着发财梦,最后也没见谁因此真的发了财,我们大多时光都是在光说不练中渡过。
走出电厂生活区门口,继续向前,有一家简陋的螺蛳粉小店,质朴的门头只有潦草螺蛳粉三个大字,酸臭味却能蔓延整条长梅路大街。矮小的木质桌椅,虽然每天都会被擦拭,却有怎么也擦不下去的黑泥。屁股大小的风扇,一直坐落在那个角落,摇头晃脑发出碎纸片儿的声音。在07年好像也没什么人愿意花几块钱来吃这个东西,貌似每次都是我自己,这是我那时最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我之所以对这里念念不忘,最轻易能记起的地方。
螺蛳粉4元一碗,腊肠2元,豆泡5毛,鸭掌2元。
阿妹,一碗螺蛳粉,加辣汤,一根腊肠,两块儿豆泡,豆泡要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