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寒食节、中元节,重阳节还不算陌生,但要问重阳节吃什么,恐怕能答上的多已年龄不小,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杉行┒魇呛苣汛?;而即便在能回答上的中老年人中,答案也不见得相同,往往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比如广东人说吃蟹,湖南人说吃鸭,山西人说吃花糕,陕北人说吃羊肉面,又可见想统起来也颇不可能。碰巧到了后现代时期,以我之见,干脆连地域色彩也抹了,答说,“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岂不也无可辩驳?节日的吃食尚且如此,对节日本身的理解和定义也该是个体的人自己说了算罢。这不近些年忽地冒出了很多节吗,比如双十一,女生节,电器节。对待节日是这样,其他当亦然。如此看来,岂不每个人都俨然成了自己的小宇宙里的上帝,在那里他定义着与自己有关的一切。这不正是亚当当初想要的吗?但看似自由了,其实是在走向混乱,验证着熵增加原理??梢馔獾氖?,在这胜利的时刻,仪式感被强调出来。一些人又想陶醉于仪式了。这好比每个要求自行其是的人都如愿之时,却狂喊“秩序!秩序!”,简直荒诞!
后现代不可避免地就这样落幕了,只是时候还没到来。下一部大概会这样开?。杭热恢匮艚诓皇俏疑枇⒌?,重阳节吃什么也不是我归定的,我何必过它。但父母已老,忙活了一夏,也该稍微休整,陪陪他们,做些他们爱吃的,当然最好是易咀嚼,易消化的。至于如何把东西做得易咀嚼,易消化,切不可胡来,首先得选合宜的食材,比如豆腐,然后是恰到好处的烹调,适度的调味。
恰到好处的烹调,既非等同于饮食的传统,即前人怎么吃,就怎么吃;也非以个人的偏好制作,即我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而是食材本身应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是厨人得要研究的,或有前车可鉴,或需另辟蹊径。只有往此方向一代一代地探索下去,人对饮食的认识才是正面的、积极的,否则便属畸形。今天处于怎样的境况,我们不难判断。
至于为何强调合乎食材本身的烹调,其实是每一个冷静思考的人都可以理解的。首先,人活着必代谢,而代谢的原料来自食物,食物里所含的物质成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代谢的进行,进而影响身体的机能,以致疾病。比如摄入脂肪过多会有脂肪肝、高血脂的危险,而过少则会妨碍需要脂肪参与的某些机理活动,像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而不当的烹调容易造成食物中某些成分的过多或过少,油炸当然免不了增加食物中脂肪的含量,过油则会导致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流失,过水又会导致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因此,不可拿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材来过油,而应选择以水或蒸汽作为导热介质来烹调;也不可拿水溶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材来过水,而应该选择以油为导热介质来烹调)。此外,合乎食材本身的烹调还要求去除食材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对传统的食材容易做到,而对现代的食材就很难了,比如除去肉中异味容易,但要除去里面的抗生素、闪闪荧光就不容易了。最后是风味的保持。其实只要做好了前两点,食物的风味就会得到了最好的保持,只是往往烹调不当,使得风味随着食材中的物质成分的流失而荡然少存。厨师们为了掩饰自己的不高明,多会选择用调味来弥补。此外,出于对效率和市场的考虑,今天的食材大多形成过快,因此风味不足,厨师们也多选择用调味来弥补。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个厨房用的调味品越多,所反映的这家餐店选用的食材品质就越低下或者厨师从厨艺到道德水准就越离谱。而在他们所选的调味品中又分两类,一类是从另外的食材中获得的,比如用于提鲜的上汤;另外一类是从化工厂生产出来的,比如用于提鲜的味精。所以,凡重调味,而且选用化工调味品的厨师,要么是对食材本身缺乏研究,要么是所选食材不够合格,但又想以次充好。因此我们说这类厨师顶多是二流水平??上У氖窍衷诘娜嗣枪诙宰非笪兜溃眉嗤痘肿映没旖承幸担:α耸痴叩慕】挡凰?,还掏空了人家的腰包,这不是谋财害命么?
不想,从重阳节吃什么谈起,竟到了这里,所幸的是没有废话。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比喻,像一瓢倒在平地上的水,不受限制与干扰地流淌,最后会成什么形状,虽难逆料,却是自然,用之于散文或许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