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闽中出了几位名士,他们是卢琦、陈旅、林以顺、林泉生。卢琦,字希韩,惠安人。元朝至正二年中进士。元朝之世,泉人登第,只卢琦一人。至正十二年,迁任永春县尹;至正十六年改调宁德县尹。
卢琦的塾师是余子贤。卢琦对老师十分敬重。这当中,有一段风趣的传说。
卢琦的父亲是个大盐商家财万贯,为人却极其吝啬。他不但对家中婢女奴仆是雁过拔毛,就连家塾中塾师的伙食,也千方百计克扣。这样一来,方圆百里的秀才,没有一个敢到他家中去教书。
好不容易卢员外才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个年轻而贫困的秀才,教儿子念书。这个秀才就是余子贤。余先生一进门,卢员外一想到一年几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流了出去,心里痛得像刀刈,便加劲克扣余先生的三餐日食。那一带盛产萝卜,便宜得很,卢员外给塾师吃的是:早上腌的咸萝卜干作菜,中午是清葱炒萝卜菜,晚上是萝卜清汤作莱。一顿两顿尚可将就将就,长此以往,吃得余先生看见萝卜就头痛,大倒胃口好容易挨到一年一度的谢师酒,余先生心想,这下可该改善伙食了吧!于是,他跑到厨房去转转。谁知不去倒罢,一去倒把他气得七窍生烟。原来,厨房里炒的、煮的、蒸的,全是以萝卜为主食。
他冷静下来,稍一思忖,便强压下火气,转回书房,对正在念书的少爷卢琦说:“马上要开谢师宴了,席上你父亲可能要考考你的学识,假使他要你续对的话,你看我的筷子夹什么,就对什么,可保万无一失?!鄙僖Φ阃反鹩?。
开宴后,酒过三巡,卢员外果然兴致勃勃要少爷卢琦续对?!懊厶??!彼隽肆阶稚狭?。卢琦见余先生在夹萝卜,连忙答道:“萝卜。”卢员外听了直摇头,连声说:“不通,不通! ”接着,卢员外又出一联:“绸缎?!庇嘞壬乖诩新懿罚僖侄裕骸奥懿??!甭蓖馑担骸按砹?,错了。 萝卜怎能对绸缎呢? ”余先生不慌不忙地解释:“萝乃丝罗之罗,卜乃布匹之布,有何不可?”卢员外辩不过先生,憋了一肚子气。恰巧,这时传来了东岳庙钟鼓齐鸣,便出联道:“鼓钟?!庇嘞壬栽诩新懿罚僖侄月懿贰B蓖馄盗?,很不高兴地说:“这更对不上号了?!庇嘞壬担骸奥苣寺喙闹?,卜乃金钹之钹,不是可以的吗?”卢员外听了直喊:“勉强,勉强?!彼低暧殖鲆涣骸霸婪伞!庇嘞壬目曜右恢蓖B湓诼懿飞希僖安凰?,脱口又是萝卜。
卢员外这下大发雷霆了:“胡说,这岂不是乱来一气?”佘先生有条有理地分辩:“岳飞是忠臣,罗卜是孝子,忠臣对孝子,对得工整,有何不可呢?”
卢员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了,大声斥道:“余先生,你教的学生怎么对对子只会对萝卜?”余子贤也不甘示弱,大动肝火:“你天天叫我吃萝卜,就连一年一度的谢师酒,满桌子还尽是萝卜。我看见的是萝卜,吃的是萝卜,肚子里装的全是萝卜,浑身上下都泡在萝卜汁里了,怎能不教少爷对萝卜呢?”
一席话说得卢员外无计对答,脸涨得像红猪肝。
从此以后,余先生的伙食大大改善,而小卢琦的学问也日臻提高。在余先生的指导不,他勤奋功读诗书,每至深夜。
有一天卢琦翻阅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某夜李白梦见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余先生道:“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先生正色道:“有的笔头上会生花,有的笔头上不会生花,只是我们肉眼难以分辨罢了?!?br>
卢琦见余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余子贤拿来了一大捆毛笔,对卢琦说:“这里有一百支毛笔,其中有一支是生花笔,但究竟是哪一支,连我也辨别不清楚。你自己寻吧。”
卢琦躬身俯首道:“学生眼光浅,请先生指教。”
余子贤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支笔去写文章,写完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p>
从此,卢琦按照余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草。几年后,他足足写秃了五十支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属一般,也就是说没有从中找出“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余子贤道:“先生,那捆笔中,我怎么还没有发现那支生花笔? ”
余子贤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 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几年,卢琦把先生送给他的九十九支毛笔都写禿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拈起第一百枝毛笔去写一篇 《游温陵记》,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流去,一篇颇有见地的文章一挥而就,不但文采秀丽,而且意境深远。写完,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
从此,他用这枝“生花笔”进了府学。以后,乡试、会试连连及第,终于功成名就,成为元末著名的闽中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