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2020年,是临夏诗歌创作的丰年。先后有五位作家推出了五本诗集,这在以往少见,并且诗集作品精彩,可谓蔚为大观。
马坚强名列五位诗人之中。他的诗集《坚强诗稿》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约247多首各类格律诗词作品,收录在七律、七绝、七古、词赋、四言、楹联等7个小辑里。
《坚强诗稿》,是格律体诗,写景写人状物抒情,写临夏的山山水水美景,每个作者的新书出版,目力所及,皆为文章,跟古代文人类似的酬唱应答。他写近年来每次都文学笔会,勾起人那些难忘的日子,诗集与其说是他的个人专辑,不如说是一部临夏文学发展进程。
格律严整的格律诗,看似大家都会写,但要写好,写出色,却非一般人力所能及。
我不太会写诗,隔行如隔山。古人从顽童时起就已经接触格律诗的启蒙,很早以前我收了一套线装版少儿读书,千家文、蒙童音律等丛书,通读之后其实是走马观花,还是不懂律诗其中的门道,这是后来在请教马坚强时得到的知识。
现代人写的格律诗,有旧韵和新韵之分,还有更多的讲究,好像在格式里跳舞,像闻一多先生说的那样。何况还写成一本书,那就让人更加觉得望洋兴叹,并且还有的作者认为有些古诗也不押韵,但无妨它被人所爱,流传至今。
我曾经尝试从小程序里填词,但试了几次几乎没有和韵的一次,尽管写起来颇费脑筋,思前想后,绞尽脑汁,但离完美的目标相去甚远,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对于诗歌的韵脚讲究,现在回头看古人怎么看待的,古人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通顺就行了,不一定那么死板,刻舟求剑,缘木求鱼。这么说也对,文章是为思想和感情而作的。
昨天我问马坚强要他的近影,我一看就很满意,他给我的那张照片,是东乡县河滩镇东干码头照的。他的老家离此不远。他诗集里的诗作,多为山水美景,抒写家乡之美,还有友情往来作答,吟咏成篇,正像他的诗集,互为表里山河美景。
河州诗人多,写诗歌的人也多,而创作格律诗词的作者不多,读者相对更少,因为格律体诗讲究的门道,实在难懂。在我知道的临夏诗人中,有一部分创作格律诗,在现代诗作者中有一定的比例。年龄段分为老中青,每个年龄段都有几位创作潜力的作者,在这传承方面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马坚强就在其中。
对于格律诗词的创作讲究规律,我爱跟临夏几位写古体诗的作者探讨,跟马坚强他们几位诗人讨教,不懂就问,有时候大家也就其中的韵脚的谈论得热火朝天。知道其中的韵律讲究,看似平淡的几行诗,蕴藏的学识修养却非几天能够掌握了然于胸的。因此,认为做学问不简单。
马坚强的笔名叫芦岭书隐。他给我们说起自己笔名的来历,出生在临夏县井沟东乡族乡芦家岭,那里临近黄河南岸黄土台地,村庄里时至今日仍然存有彩陶碎片,是北塬上的北塬。
芦岭是上世纪70末的人,但写诗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时候我也二十出头,去临夏州农业学校田野文学社,那些年纪相仿的同学们,个个满怀文学梦想,他们的热情深深感动了我。
那天学生会和文学社办的座谈会,好几千人的校园礼堂里,我不知道就有芦岭书影也在其中。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追求理想和热爱与优雅的生活,文学创作是一个神圣而又崇高的事业。
心灵感应共鸣,美善的传递,使我难忘并深受鼓舞。尽管很多人后来走到社会,有了工作了,并没有去从事文学创作,但是有不少同学因为文学的机缘,时至今日,大家仍然是好朋友。
有一次,芦岭书隐把我们的合影照片发给我,翻拍的相片已经泛黄了,我忽然觉得里面的人都很面熟,仿佛恍如隔世。过去了那么多年,他还保存着当年的记忆,告诉我那个是他,哪个是我。去老照片里看望一些故人。
一瞬间泪流满面,觉得好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仿佛忽然间久别重逢。倏忽感觉着岁月匆匆,昨日的时光倏忽,已是多年之前。
好在,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我们还是爱读书,爱写作,爱朗诵……身上带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读书能改变人生,让生命更加充实和饱满。
马坚强的老家井沟乡芦家岭村,那里临近黄河南岸,井沟处于黄土二级台地,他说起村庄里时至今日仍然存有彩陶碎片时,令人不无心生向往之情。他走出老家,北塬上的井沟,干旱少雨成了她的色调搭配,那些葱绿密布的所在就是人家了。
感叹岁月匆匆,时间好不经用。好在,他重返文学芳草地,带着当年的青春气息,带着一部个人创作的诗集。正像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酬唱应答,借景抒情,感悟人情冷暖,古色古香,意蕴悠远,人间美好的事物一一在他笔下生花。
我真替他高兴。芦岭书隐写格律诗词,熬过了无人问津的漫长寂寞,而他却只顾一路向前,历经多年潜心修学,怀抱滚烫的文学梦想,取得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