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第033篇】
书籍:《认知觉醒》
图书的作者:周岭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听过很多名人因兴趣而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甚至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这只是我们对“兴趣”的第一层认知,因为看不到第二层含义,所以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掉进了坑里。
比如一些学生因为某一科成绩不好,学得很痛苦,就认为自己对这方面不感兴趣,于是破罐破摔,把兴趣当成了放弃的借口;一些职场人一边想着做感兴趣的事情,一边又必须硬着头皮去做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可以赚钱的工作,结果哪一头都无法全力投入,把不感兴趣当成了平庸的借口。
我们不是在寻找兴趣就是在寻找兴趣的路上,却从来没有想过兴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只要我们先停下来,往深处稍微看一眼,就能发现,促使我们成功的核心其实不是“兴趣带来的喜欢”,而是“擅长带来的成就感”。
正是这一点小小的认知差别,造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误解,以致那些只谈兴趣却从来不关注成就感的人,最后失败了。
就像你看到跑步有诸多好处,对此产生了兴趣,结果没跑几天可能就再也不愿意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去寒冷的室外“受虐”了,但有人就是愿意这样做,并且乐此不疲,因为持续跑步带来身心方面的长久畅快感,会让自己上瘾。一旦体验到这种成就感,什么寒冷天黑、刮风下雨,都拦不住自己换上跑鞋出去跑步。
你不愿意做某件事,很可能不是不感兴趣,而是没有体会到成就感罢了;你讨厌做某事,也可能不是你不喜欢,而是你不够擅长罢了。没有人不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果你数学成绩很好,你就会说自己喜欢数学;如果你数学成绩很差,你就会说自己对数学没兴趣。工作也是一样,你若不喜欢,也可能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你没别人擅长罢了。
人是爱自我解释的动物。擅长的时候,我们就说自己喜欢;不擅长的时候,我们就说自己没兴趣。如果你真的决定做一件事,最先考虑的应该不是自己有没有兴趣,而是自己是否擅长做这件事。所以,在自己还不够擅长的时候,不要轻易贴上不感兴趣的标签,而应先逼迫自己努力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