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接触这本书是在一次无意间看到的,主要的推荐理由是培养自己的财商,提升理财方面的技能。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富人的对比,以及对大量富人的行为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来分析富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以给我们培养自己的理财思维和方式提供一些数据支撑,也可以对不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和借鉴,提升自己的财商。
主体思想:
本书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幸福的人往往都过着极端量入为出的生活。真正的富人往往都是低调而内心充实的,而那些炫耀的富人大都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富有。
一般人对财富和富人会有误解或者说不了解,对真正富翁的定义是:净资产无论根据投资组合的规模来算,还是虚增的净资产来算,都只是可以相对容易的针对现金清算的“价值”。即真正的百万富翁拥有众多投资组合和储蓄,有强大的资本面对资产泡沫和经济崩盘。
另一个误解就是:收入并非财富!
本文区分了两种富人
1、收入报表型富人:既想要真正变富,又想炫耀自己财富的人,没有能力将他们的收入变为财富。
2、资产负债表型富人:真正的富人,有雄厚的可流动性资产,能够将收入高效的转化为财富的人。
不同类型的富人表现出不同的为人处事风格,真正的百万富翁致富的动机是需要获得财务上的独立!而不是物质上的绝对享受。
幸福的人们,往往居住在他们能够轻松承受的起的房子里。并且作者建议最好住在人均收入低于自己收入的小区里,物质生活压力小并且不会太多的去排比物质奢华。
作者还是推崇可以积累下财富的资产负债表型富人,而不是表面光鲜、实际财务状况每况愈下,虚于享受的收入报表型富人。
而大多数资产负债表型富人将他们累积财富和分享财富的习惯归于父母从小良好的教育,足可见教育的重要程度!
下面是对书中一些精彩内容的摘抄和笔记
2016-06-14
原文:量入为出生活的人,是最缺乏想象力的。奥斯卡·王尔德
笔记:量入为出=有计划性?=收支平衡?最缺乏想象力是最可悲吗?是不是绝大多数人过的都是这种生活?想象力在生活中重要?生活最终还是会归于平淡吧
原文:根据我父亲的说法,这一现象的含义在于,看上去像富人的人与那些真正的富人是有差别的,大多数看起来很富有的人,往往入不敷出,因此几乎没钱对别人慷慨一点。
笔记:父亲区分两种不同的富人进行销售对作者影响很大。富有和贫穷的界限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富有?这个社会是不是应该区分财富自由的人和不自由的人?财富超市自由和财富卖场自由,或者其他更大范围的财富自由?
原文:光鲜的富人,总是八方来财,财源滚滚,因此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同时也能支持他们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原文:他们装得像富人,很想成为富人,但实际上不是富人。伪富人有两“高”:社会地位高、消费水平高。他们通常试图模仿那些高消费、耀眼的真富人,但这几乎不可能做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只占到真正富人所产生收入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伪富人的收入全都用于消费,而且消费那些象征很高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物品:房子、车子、衣服、精美的高尔夫球装备,当然,还有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但是,对并非作为经济社会成功和优越性标志或符号(真实的或想象的)的东西,伪富人却超级“抠门”。
笔记:这也是思维和理念的不同吧,富人成熟而理性,知道钱该用来做什么
2016-06-17
原文:没有必要通过展示许多昂贵的标志来显示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的优越性。他们买那些买得起的东西,而且乐于为其付款。如果他们享用了球童的服务,他们会给小费。如果他们不想为球童付钱,那他们不会雇球童。当附近的公共球场明显比私营俱乐部好很多时,他们不会付出高昂的价格加入私营俱乐部。
笔记:这就是富人思维吧,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虚名和享受上
原文:通常情况下,要成为真正的百万富翁,需要严守戒律、超前规划、对资产的分配进行优先排序,并且进行投资。相反,由于某些临时的资产泡沫,大多数那些达到了100万美元虚增财富的人做到了那一点。
原文:那么,变成富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像另一些百万富翁那样,采取极端的守势,即通过极度量入为出的生活、作好财务计划、储蓄和投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不再装富,而且需要采用自助式百万富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为什么?为了幸福,为了对生活最大的满意度。但是,你说你必须要买辆豪车才能让你幸福,必须生活在特定的富人区、住在某种特定的豪华别墅中才能让你幸福。我会说:不要急。事实证明,我们所说所想的,与最终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稍有不同。
笔记:不能去创业和创造财富变成富人的方法,量入为出,理性生活
原文:光鲜富人的购买行为,特别是选择品牌模式,与另外一些百万富翁,即那些一生中从没有哪一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完全不同。后者会定期且理智地投资。他们的整个消费方式,与他们所居住的住宅以及生活的社区是相符的。最起码,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断积攒,比起可能成为明星百万富翁、中了巨额彩票,或者从一位神秘的富婆那里继承大笔财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够让你更好地实现百万富翁的梦想。
笔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有点多,所以要务实
原文:简单讲,你的净资产(虚增的)应当等于你年龄的10%乘以你的家庭年收入(即×年龄×收入=期望的净资产)。如果你实际的净资产高于这一期望的数字,我认为,鉴于你的年龄和收入特征,你是富人。
笔记:个人净资产计算公式,对映一下自己,可能需要思考一下
原文:为何如此众多的人喜欢高消费?在我们最近遇到的经济萧条出现逆转之前,大多数人对产品的消费与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即产品消费越高,就越幸福)深信不疑。但在现实中,日益增加的消费不会使人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日益提高。对许多人而言,这实际上是完全相反的效应。
笔记:创造资产和财富积累才能给人提供安全感吧
原文:通常情况下,那些穿得跟富人一样,开着跟富人所开的豪车一样汽车的人,往往不是富人(向你的孩子显示本书中提供的数据)。如果其他的说法都没有用,试试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
笔记:但金子一定会发光
2016-06-21
原文:人们不能改变历史。首先要把收入的增长看做可以进行更大投资的机会和在财务上变得更加独立的机会。如果在奢侈品上的支出需要增加,那也应当等到变富之后再消费,而不是在变富以前。
笔记:收入增加是有更多更大的投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财务上更加自由、安全而已
原文:“近朱者赤”,与艰苦朴素的人在一起工作,你也可能变得节俭。经常与精明机敏、具有投资天分的同事们一块交流,有朝一日你也可能变得富有。
笔记:圈子的重要性!
原文:为什么大多数百万富翁的邻居并不富裕?因为后者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后者试图效仿超级富有的邻居们的消费习惯。
笔记:好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环境下还是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原文:所有这些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想通过资产负债表型富人的方式成为富翁,那么,就到你的家庭收入比邻居收入高出很多的社区中生活。例如,倘若你的家庭总收入为8万~9万美元,怎么办?那么,你要居住在中等市值的社区之中,住房价格不超过30万美元。
笔记:挺新鲜的观点,传统的观点是与富人做朋友才能变得更富有。
2016-06-22
原文:如果你目前还不够富裕,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富人,那么,绝不要买一套抵押贷款额度超过家庭年收入两倍的房子。
笔记:但是现在在北上广,大部分工薪阶层都是贷款超过这个比例进行买房的
原文: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出问题。我们的问题是装富。第二步是理解它,第三步是制订计划。
原文:莱恩的研究表明,价格不是重要的;拥有一种生活体验,一种能够使你爱的人或周围朋友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才是重要的。
笔记:这应该成为我致力追求的
原文:使富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因素之一,是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参与众多活动。事实上,人们从事的兴趣与活动,与他们的富裕程度密切相关。
原文:生活体验,最好是正面的体验,可能不仅抬高了你的生活满意度底线,而且还会引导你解决另一个问题:你的孩子的满意度。我们还是孩子时的体验,我们给孩子们的体验,都会让他们终生受用。
笔记:言传身教,父母的教育细致到每一处,孩子的习惯培养,财商教育等等都不能疏漏啊
原文:开什么牌子的车,与你的生活幸福感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
笔记:牢记这一点,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重要,保持住自我,坚持自己的生活模式。
原文:换句话讲,某种程度上,你挣的钱越多,你会觉得越幸福,但花的钱越多,则不一定越幸福,特别是花钱买车。
笔记:这是不是幸福的秘诀呢?或者说在价值或者财富创造中保持幸福的方式吧
原文:大多数在经济上成功的人士,不需要一些象征身份的品牌来使自己或别人确信那一事实。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会基于他们开着哪种牌子的汽车。
原文:在统计学上的确是这种情况。收入与人们买车所花的钱之间存在着明显关联。此外,人们的收入越高,也会越频繁地换车。然而,这种关联并不意味着那些开着价格高昂的新款汽车的人事实上真的富有。许多驾着宝马的人只是在装富。
笔记:虚荣心作祟,也不是一个人的表现,而且整个社会的疯狂?
原文:底线:开着保时捷的那些耀眼的真正富人和装富的伪富翁不希望与普通人联系起来?;蛐碚馐撬窃敢舛嗷ㄍ蛎涝ヂ蛄拘阅懿蝗缈硕氐谋J苯莸脑颉?/p>
笔记:高高在上的虚荣
原文:那些只为了装富的人,心中有个目标:不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便可让人觉得他很富有。他们开着通常是入门级车型的名车。常常勉强租来这些车子。
2016-06-23
原文:问题在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把目光聚集在财富的陷阱上,而不是其他方面—包括辛勤工作或努力攒钱。只有辛苦工作和努力攒钱才能积累财富,使自己能够合理地消费这些奢华品牌。当我们想起“富?!笔保嗟氖窍氲阶案?,而不是真正变富。
笔记:这就是现在我存在的一些问题,急于求成,其实真正需要的是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脚踏实地的去努力
原文:很显然,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这位邻居没有理解我的观点。富有的明显标志,比如住宅和汽车等,更能体现人们对贷款的利用程度,而不太能说明他们投资组合的规模。
原文:与财务独立相联系,而与人们拥有奢华的品牌关系不大。高度的自尊涉及实现财务独立。来自事业成功和财务独立的成就感使人们对生活满意,感到幸福,而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标志物使人幸福。
笔记:成为富翁的标志
原文:那些发现自己难以比得上收入更高的邻居的人,不可能觉得自己幸福。我研究过不幸福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和财富特点。大多数人都存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们根据邻居来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且采用邻居们的消费模式。但邻居们的收入和财富比他们明显高得多。这些对生活不满意的人,在他们各自的社区内不会是领头雁。在客观的条件下,他们只处在末流水平。
原文:你的自尊可能有点受到伤害,因为你要承认自己没有足够的收入居住在耀眼的富人周围,但是,那种伤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而且,只要你不再挣扎着要去追赶那些愣比你跑得快的人,你对生活的满意度几乎百分之百地会有所提升。
笔记:幸福生活的本质和来源
原文:更加富有的人往往感到更加幸福。不过实验表明,最重要的并不是收入本身,而是相对于同伴的收入……
笔记:对比,攀比心理
原文:幸福的人们,往往居住在他们能够轻松承受得起的房子中。
笔记: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北上广深的人还何去何从,矛盾体
原文:但这是个残酷的现实:居住在所谓的奢华社区中不会使人们变得富起来。
原文:高收入者是唯一有足够的钱来多纳税的人!收入水平最低的50%的人,只缴纳了全美国所得税的不到4%。
原文:我们还知道,在收入相差无几的人之间,越是富有的人,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越高。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是因为他们不会沉醉于消费,不去想方设法和邻居攀比,也不会展示他们各种天价的品牌。
原文:但是,要解释幸福感,不只是捐献数额的差别,也不只是财富或收入的多寡就能解释清楚的。它还涉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需求。
笔记:比较全和好一点对幸福感的定义
2016-06-24
原文:捐献金额明显更多的人怎么可能累积更多的财富?原来,他们是以自己觉得将会带来最大满足感的方式来分配他们的财富。我相信,这些人觉得捐助是用来替代高消费的。似乎他们在累积财富和捐助慈善事业上获得的满足感,更多于消费带来的满足感。
笔记:慈善上的高消费才能带来满足感,强烈的社会感才是成熟的表现,而非表面的虚荣
原文:如果我们能够说服所有那些感到不幸福的“罗伯一族”拿出更多的钱拿来捐献,或者至少是降低他们的消费水平,会怎么样?他们可能不再模仿邻居、削减支出,并且向慈善事业更多地捐款。有些人甚至会使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大幅提升,进入到幸福一族的行列。
笔记:正确的导向!但是是否能起到作用?一旦习惯于一种模式,没有大的刺激是否可以自发认知到模式的弊端?如何突破思维惯性?